作者:佚名 来源于:世界儿童文学网
晋江一中初一|王本来
志者,心之所之也。阳明子说:“志不立,如无柁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终亦无所底乎?”同学一般立志当大官、科学家,做富翁、明星,而我却立志成为古文字学家。
四岁时,爸爸每天教我《千字文》。苦于我太小,不会拿笔,就削竹为丝,做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既识,即拆去。每天教十个字,第二天,让我持竹丝拼所识的字,没有错误才停止。
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一个汉字都是一朵花。六岁时,爸爸从字的源头,参照甲骨文、金文,给我通讲《说文》540部首,教我古文字义、字形结构最核心的机要。如部首“页”,甲骨文,象人的头形,下加儿(即人)以为衬托,本义是人头。所以凡是采用部首“页”作为义符的字,都与人头有关。譬如“题”,本义额头,一个人的额头(题)和眼睛(目),是一个人最明显的部位,所以一篇文章最明显的部位就叫“题目”。
爸爸再以部首作基础,用“六书”造字法生成众多的字,教我识文断字的基本功。譬如“去”,甲骨文,会人从洞穴离开之意,本义“离开”,古文中“去泉州”,是“离开泉州”的意思,与今义相反。所以当我读到“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一狼径去”中的“去”时,立即明白其为“离开”义。
《周礼》记载:“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就是说,在周朝乃至更早的时候,教孩子的方式就是从“六书”开始。而“六书”就是解字的方式,即教这些学童汉字构造的道理,就是汉字的这些构造来源。这个教学传统一直延续到清末,乃至民国的私塾,小孩子上课必学“六书”。
一百多年来,我们转向西学,以西学的思维来学习语文,学习古诗文,可惜,“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说”(叶圣陶语)。国家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目前已将古文字学作为国家战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通过强基计划,开始招收古文字本科大学生。
为延续汉字“字脉”,我立志从事古文学研究,使有效于将来!
2022年1月10日
上一篇: 爱的呼唤
下一篇: 那一束光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