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从就业结构来看,基层就业仍然存在很大的空间。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是国家战略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从人才成长规律来看,国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不仅仅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务实之举,更是通过基层历练助力毕业生快速成长、帮助青年人才加速形成可持续发展职业能力的重要举措。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来看,高校毕业生赴基层就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发展动力,有利于缓解基层人才资源短缺的现状。

  岳昌君: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发布的未来就业市场报告,提出2025年全球就业市场最需要的10项能力,可以归纳为四大类:一类是包括创新创业能力在内的问题解决能力;第二类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特别强调技术在未来市场会更加重要;第三类是与人合作沟通能力;第四类是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本科人才培养理念上,我国许多高校都重视的“三驾马车”——专业知识、通识教育、创新创业能力,与未来就业市场需求是基本吻合的。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例,专门讲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会很努力地上好这门课,但是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的教师往往不会主动将创新创业能力融入课程,还没有形成共识和合力。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时代,没有专门技术,很难找到好工作。在通识教育方面,存在面广而不深的问题,碎片化现象严重,难以发挥学科交叉提升创新能力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学生培养过程当中,还有很多可以改进方法和提高效率的地方,最重要的还是抓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这是核心。只有把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毕业生才能有更强的就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

  张超:对国企来说,首当其冲是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为广大毕业生积极寻找、开拓就业空间,优化企业就业政策。在此方面,我们一是优化校企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高校紧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推动学生知识结构更新完善。同时,通过委托培训、定向培养、职业指导、增加见习机会等,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职场适应力、成长力和胜任力,使高校人才培养更加契合市场用人需求。二是充分挖掘岗位资源。响应中央稳就业的号召,充分挖掘企业内部岗位需求,完善毕业生培养体系。三是做实做细就业服务。考虑到疫情的严峻性,充分利用数字化招聘手段,灵活举办分专业、小型化招聘活动,提升“云招聘”的质量,满足毕业生的求职需求。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塑造学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学校长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