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就业趋势变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吻合的。比如,教育优先发展以来,教师待遇明显提高。同时,随着居民家庭收入的提高及国家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居民愿意投资子女教育,教育行业吸纳毕业生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国家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政府组织开展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攻关,对科技行业的投入明显上升,科学家、科研人员、科研助理等岗位扩展较快,对人才的吸纳能力提升,在专业填报时,航空航天航海及新能源新材料等专业的热度上升。

  记者:当前,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和国家发展趋势对人才需求有什么影响?如何把握国家发展趋势对人才的需求?

  吴小林: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背景下,必将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领域,需要大量具备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技术研发人才、能够运用新技术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等,此外新技术、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等也会创造出一些新的就业机会,这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都是非常好的就业机会。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启动就业育人供需对接项目第二期,对接的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为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企业和相关专业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也反映出了这种趋势。作为能源行业高校,学校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号召,聚焦能源行业转型升级,2021年以来,先后成立了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等,培养面向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

  深化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与协同科研攻关

  记者:长期以来,就业市场人才供需还存在着匹配性、适用性不够的现象,这种矛盾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破解?

  张超:近五年来,集团招录了来自海内外近200所高校的1200余名毕业生,招生高校既有石油石化、电力工程、理工类等专业院校,也包括一些综合型院校。毕业生专业以石油化工类为主,招聘近700人,并根据岗位需求,招收了仪器维修、贸易营销等各个专业的毕业生500余人。据我们观察,近年招录的毕业生基本可以满足公司的岗位用人需求。但是应届生的实践能力还略有欠缺,主要体现在社会实践经验以及理工类毕业生的专业实操能力方面。其主要原因是不同院校及在校生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此外高校的专业实操教学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有一定的差距,针对性和有效性打了折扣。

  吴小林:当前的人才市场上,人才供需匹配性、适用性不够的现象表现在高校针对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协同育人的相关机制建设还不够完善,部分学校与产业、行业、企业联系不够,构建协同育人体系、创新协同育人方法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不足,提升人才培养适应性和针对性的工作力度不够。此外,传统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下,有些企业认为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获益较小,而培养学生的成本太高,导致企业育人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注意到了这种现象,先后成立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启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专项行动等。走访企业对学校改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都很有启发。首先,我们系统梳理了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尤其是面对能源行业企业低碳绿色智慧发展的进程中,高校在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该如何变,怎么能够尽快适应行业需要的紧迫感更强了。其次,我们看到了行业企业对传统专业的改造提升,让我印象深刻,高校的传统专业必须要升级。再其次,我们发现,基层太缺人了,这里的基层既包括西部地区,也包括一线岗位,迫切需要我们的毕业生下得去。

  通过走访活动,我们以就业工作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了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同开展科研攻关等相关合作。例如,通过这次访企,我们与中海油气电集团在卓越工程师计划、校企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等方面形成良好合作机制。集团投资了300万元在校建设企业育才厅,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落地拓新,形成产学融合工作合力。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胸怀“国之大者” 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塑造学科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大学校长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