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岳昌君:对就业来说,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紧密结合。如果只看市场,东部沿海省份的就业机会多,吸纳能力强,高校毕业生就会往东部流动。如果国家采取一些政策,比如“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给予特殊岗位相应的政策支持,就会吸引一些学生。另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有个特别明显的现象就是属地化就业,在哪上学、在哪就业的概率会明显增加。对中西部来说,建议国家增加部属院校和“双一流”高校的数量,增加中西部“双一流”高校的招生数量,不仅要保证每个省份都有一所“双一流”高校,还要进一步鼓励东部“双一流”高校对口支援中西部地区。让中西部学生在“家门口”就有好学可上、有好业可就。
推动就业与招生、培养形成联动机制
记者:从高校内部来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改革一直在推进。如何看待就业与招生、培养的关系?作为人才出口方,如何发挥就业对招生、培养的促进作用,提高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吴小林:招生、培养、就业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人才的“入口”是招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起点。“出口”是就业,就业质量是衡量立德树人成效的重要标准。科学培养是“入口”和“出口”畅通的保障。一是就业环节的部分指标是控制招生规模及调整专业结构的重要参考因素,有助于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平衡。二是招生和就业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方向。结合招生专业的录取调剂率、录取分数等指标与持续跟踪毕业生就业情况,能够不断促进高校动态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效果的达成度。三是高质量的招生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推动高校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之间形成联动机制,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近年来,学校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行业改革、企业发展及就业情况,对学科专业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例如,服务“碳中和”背景下能源产业链人才需求,2021年学校新增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2022年新增碳储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年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碳中和示范性能源学院、数智油气现代产业学院等。强化招生培养就业工作联动,把就业数据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健全完善专业预警、退出和动态调整机制。发挥就业对招生的调节作用,对毕业去向落实率较低的学科专业核减招生指标,增量计划优先用于新专业。如学校2021届某本科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低于90%且排名学校末位,就减少其2022年招生计划10人。
张超:目前气电集团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按照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部署,各项指标都以翻一番为目标进行推进,需要大量的人才。集团与多所高校建立了双向联系机制,主动参与在校生的培养,提供企业现场实训及岗位实习机会,持续扩大招生规模。具体来说,一是定期邀请北大、清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等高校的在校生来企实习。二是邀请高校教授、知名学者来企授课,近年累计邀请中央党校、清华大学等教授、专家30余人次入企授课。三是,今年7月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包括党组织共建、科技和数字化项目合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参与高校教学计划制定等,尤其是积极参与油气人工智能、油气大数据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培养考核合格,直接招聘入职。
提升毕业生职场适应力、成长力和胜任力
记者:近年来,职业风口不断变化,灵活就业比例增加。而疫情以来,毕业生一方面求稳心态明显,一方面也存在“慢就业”“懒就业”现象。您如何看待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并该如何引导?
吴小林:近几年,就业形势有变化,但无论是职业风口的迁移,或是毕业生求稳和应变的转换,不变的是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更高要求,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检验,这对高校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一方面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建设特色,引导毕业生树立科学就业观,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投身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和重要领域就业,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要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新行业新市场新职业等变化,尊重毕业生的多元化需求,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求职过程中根据现实要求和个人情况合理调整职业预期,不盲目从众,不唯考研考公。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