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我国儿童文化市场存在着旺盛的需求,文化产品供给种类繁多,但质量参差不齐,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劣质产品挤占优质产品空间的隐患。今年6月,有关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的“插图事件”引发了网络热议,一些低俗、媚俗甚至迎合恶俗趣味的儿童读物被曝光。除了出版物,音视频、动漫和网络游戏的“问题内容”更不容小觑。由于传播广泛、直观、更具吸引力,一些网站播放平台审核不严格,加之我国缺乏明确的分级制度等原因,恐怖、暴力、荒诞、庸俗等内容更容易出现在视听文化产品中。相反,部分优秀经典原创作品却因缺乏市场关注,宣传效果不够理想,难以接触到更广泛的儿童群体。在信息加速流通的数字时代,由于信息不对称,良莠不齐的文化市场往往令家长们眼花缭乱、选择盲目。

  此外,我国儿童文化产品供给缺乏适合青少年儿童心理和理解能力的优质原创作品,一些作品徒有“热闹”和“好看”的外表,却很难抵达小受众的内心。部分国产畅销动画作品频频被评价为“说教简单粗暴”“缺乏审美”,虽然取得了不错的商业成绩,但社会效益值得商榷,叫座未必叫好。儿童文化产品不能一味迎合市场,必须强调儿童本位意识,尊重儿童本来的样子。《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九色鹿》等经典国产动画作品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正是因为抓住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并在温馨故事中蕴藏了很多知识和道理。

  供需错位:青少年儿童文化产品供给出现“内卷化”倾向

  通常情况下,家长是青少年儿童文化产品的购买决策者,“一考定终生”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致使不少家长仍然处于对教育目标左右犹疑的矛盾之中。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市场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文化产品的多样化供给,市场逐利性导致文化产品供给尚未完全朝着“应试”靠拢的“惯性趋势”扭转,一些市场营销的错误引导,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观念的功利性,将“应试”导向的供需错位推向“内卷化”旋涡之中。

  供需错位的“内卷化”不仅易于带偏儿童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向,难以满足青少年儿童的真正消费需求,也会致使青少年儿童的快乐向学湮没在功利性追求的汪洋之中。各类“神乎其神”的应试、教辅文化产品层出不穷,甚至经典文化作品也需附加“考试必读”的标签,才能获得市场青睐。

  各类图书电商平台上,“一本书让孩子轻松通晓五千年中国史”“小学生写作秘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吸引眼球的功利性字眼比比皆是。

  多措并举实现精准供给

  强化垂直整合发展策略,畅通市场精准供给

  积极响应“双减”落地,调整供给方向,优化供给结构。发挥学校主体作用,引领和引导家庭文化产品需求,倒逼文化市场优化供给,形成有序、优质和精准的文化供需循环;鼓励学校通过社会采买、校社合作等方式丰富教育资源,反向引导市场供给提质升级;文化企业需坚持正确生产导向,以提升青少年儿童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为主要目标,以完善人格和教育教化功能为主线,以丰富精神世界和提高审美趣味为主要内容,展现中国风格。

  重视多样化文化需求,提高产品供给匹配度。以青少年儿童为中心,研判其文化需求,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动广领域、全平台文化产业不断探索青少年儿童需求的垂直细分领域,鼓励图书出版、影视演艺、文旅等全门类与中小学教育渗透融合,实现多样态供给;推动视听影音、人工智能、AR/VR、沉浸式体验等技术融入儿童文化生产,适配“网生一代”文化需求。

  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优化供给市场环境。加强青少年儿童文化市场治理,营造健康安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态环境。加快制定儿童文化产业行业标准,严格儿童文化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完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设立青少年儿童产品专项资金和基金,发挥原创优质项目的引领带动作用;给予相关产品和服务政策倾斜,提高儿童文化产品在惠民文化消费季中的供给比重,加大优质中小企业原创经典文化作品的资金扶持和政策支持力度。

  倡导公益教育理念,融通社会多元供给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如何发现与呵护“天才”

下一篇:千万规模高校毕业生再袭 中国能否顶住就业压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