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两年多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西迁精神”为动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质量、成效、特色、贡献”为价值导向,加快“双一流”建设,学校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创新港建设等各项事业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办学实力、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以“西迁精神”为滋养,立足国家科技战略前沿,发挥自身学科特色及专业优势,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用科研报国,已成为新一代西安交大最执着的追求。

  弘扬“西迁精神”,前提是深入挖掘“西迁精神”的新时代内涵。学校“西迁精神”研究中心,2020年9月被批准为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承担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西迁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研究”。开题以来,课题组先后发表理论文章60余篇,出版、在编相关书籍近20部。

  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社会各界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好“西迁精神”,我们组建了领导干部、专家学者、辅导员、学生骨干“四位一体”宣讲队伍,成立交通大学青年宣讲团和陕西高校宣讲联盟等,累计建设19个理论宣讲基地,2020年以来发布“西迁精神”主题宣讲课单123讲,举办线上线下宣讲活动近800场。

  我们还将弘扬“西迁精神”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邀请西迁老教授讲授专题党课,牵头成立陕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微宣讲团,推出党的精神谱系宣讲课单,持续开展“走中国青年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研修活动,引导师生争做“西迁精神新传人”。

  两年来,交大西迁博物馆共计接待27万人,讲解近2700场。2021年,交大西迁博物馆完成智慧博物馆一期建设,实现5G信号全馆覆盖、融入AR+VR互动技术,完成10个展品AR互动和创新港VR全景展示建设工作,提升观展体验,助力红色资源活起来。

  我们还出版了以《交通大学西迁》《西迁故事》《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系列读本》等为代表的“西迁精神”主题图书60余种,其中12种图书入选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8种图书入选教育部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西迁精神教育读本》在全省中小学广泛使用,多部图书被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列为党课教材。

  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新型融合生态圈

  《瞭望》:产学研融合是当前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热点话题,西安交大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新探索?

  卢建军:近年来,我们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坚持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依托,发挥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总窗口作用,打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围墙”,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互动融合,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新路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1年4月,学校启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工程,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未来技术学院,通过参与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组建“科学家+工程师”团队,切实落实“双导师制”,实施校企联合“百千万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计划”,真正实现教研一体、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攻关,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培养创新人才。一年多来,学校已与国家电网、中国联通、华为等51家行业领军企业联合共建了校企研发平台。

  学校通过构建技术转移分中心模式、发挥科技风投基金作用、探索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及全链条服务新模式,重点围绕解决“体制、机制、激励”三个核心问题,进一步盘活科创资源,服务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驱动科研成果转化,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新型融合生态圈。

  截至目前,学校已累计征集可转化科技成果1100余项,梳理专利及非专利存量技术成果2万余项,建立了西安交大成果清单。为促进科技成果在陕西就地转化,我们已定向为西咸新区春种基金推出种子项目280余项,其中已通过基金投资决策137项,累计融资近1.2亿元。成功组建一支近50人的职业化科技经纪人队伍,成为促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核心力量。积极推进立体联动孵化器建设运营工作,创新“飞地孵化”模式,务实深化校地合作,实现优质创新资源集聚,推动“政产学研用金”进一步深度融合。

  《瞭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产学研深度融合还需要哪些新举措?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新职业如何激活新动力

下一篇:让违规收费远离校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