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郭声健:其实,放弃的原因不只是学业压力增加,还有艺术培训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专业化、技术化的枯燥技能训练,以及功利化的艺术考级而放弃校外艺术学习的。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艺术“考级热”不会涌现。一是教育部曾经反复澄清并强调,各类社会艺术考级或比赛均不得作为学校美育评价指标,学校美育评价不承认艺术考级结果,这意味着艺术考级作为功利化追求、应试教育手段的路实际上从制度上已经堵死;二是近些年家长们的功利意识也慢慢弱化,之前那种为了考级让孩子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的家长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考级与升学考试完全脱钩的必然结果;三是培训机构如果一味地以考级来吸引和巩固生源,而不是努力改进艺术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艺术学习,是无法走远的。

  其实,艺术考级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只是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考级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作为一种功利化目标,艺术培训的内容、形式、目标一切为了考级,进而导致艺术学习被考级“绑架”而走入误区,甚至让家长和学生从学科类培训下解脱出来所减轻的学业负担又转移到以艺术考级为目标的艺术类培训上,这无论对艺术教育还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如何学得更好?提高准入门槛回归育人本位

  ■观察

  “当时培训学校老师说,文化课只要考三四百分就能读一个艺术本科,我们从高二到高三学习将近两年,每次培训花费将近六万元,最后一个月还收了所谓‘送考费’1000元,最后我女儿告诉我,学习传媒不降分,白花了这么多钱。”近日,中部地区某省会城市政府留言板上,有家长这样“控诉”艺培机构虚假宣传、乱收费问题。

  针对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虚假或夸大宣传、恶意涨价、违规倾销课时等突出问题,天津、浙江、四川成都等地先后出台了文件,对艺术类校外培训师资、注册资金、培训场地等作出规定,文化和旅游部也发文,严格规范文化艺术类校外培训招生宣传。教育部、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在上个寒假前后部署开展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专项整治,发现恶意涨价机构52个,并发布公告禁止以虚构原件、虚假折扣、虚假宣传等方式进行不正当竞争。

  ■对话

  记者:“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对非学科类课外培训乱象提出多项整治措施。您认为艺术类培训应当在哪些方面得到进一步规范?

  郭声健:近年来艺术类培训的乱象多,从网上流传的含有各种常识性错误的教学视频、培训机构与高校教师在艺术高考中相互勾连的报道就可见一斑,艺术类培训市场的确亟待规范。如何规范艺术类培训市场,“双减”意见提出了总体要求,即“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要区分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类别,明确相应主管部门,分类制定标准、严格审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明确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包括师资、场地、器材设备等软件硬件条件必须有具体标准,而且审批单位应是教育行政部门而非工商管理或文化部门,因为艺术培训是一种育人活动,必须符合教育的基本规范、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二是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研制社会艺术培训的教学基本规范或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对艺术培训机构的教学行为进行督查,重点考查任课教师的师德规范,以及专业和教学水平;三是教育行政部门和物价部门要联合制定收费标准并严格执行,对以“包考试通过”等理由收取高额费用的欺诈行为,一经发现立即取缔其培训资质。

  ■观察

  “平时只能抽空学习,寒假班更为专业、集中又系统,带来的提升将是质的飞跃。”这是一家美术培训机构的宣传语。

  其实,课后、周末和假期如果让孩子们接触艺术,机会有很多,有学校或相关机构提供的托管课程,也有社会文化室、文化馆的特色体验项目,还有不少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向孩子们开放。如四川省就出台相关方案,鼓励学校与社会公共文化艺术场馆、文艺院团合作开设美育课程,鼓励优秀文艺工作者到学校建立艺术工作室。

  ■对话

  记者:在校艺术课程学习和课外艺术培训的作用差异?您如何看待培养一门艺术兴趣对青少年学生未来发展的作用?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别被“考证躺赚”骗局忽悠

下一篇:“双减”之后 学校教育如何“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