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舞蹈班让交740元参加电视台节目录制,还要自费租服装、自费化妆、自理车费和报名费,只要参加节目每人都有奖状。这样的录制或比赛几乎年年有,不知意义何在?”头条号上,四川成都一位小学生家长这样“吐槽”艺术培训机构。“虽然老师说自愿,但私底下大家都懂。”

  一面是“收费勤”,另一面则是“宣传紧”。“在今后的日子里,家长们可真的要抓点紧了,孩子们不仅要‘语数外’牢牢把握,音乐、美术、体育也要了解与深入学习。2022年美育进中考,掌握一门艺术特长便是抢占先机!”熟悉家长“心结”的某亲子国际艺术中心公号广告这样打出“考试牌”吸引眼球。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周末、假期时光告别了学科类培训,艺术类非学科培训在不少地方开始走俏。然而,恶意涨价、夸张营销、制造焦虑却使得这种“热度”有走偏之虞——刚刚“找回”的周末、假期,明明是为了让学生回归兴趣、回归“五育并举”,却出现了新的“赶场”。显然,当下的“艺培热”需要“冷思考”:如果想培养一门艺术特长,家长、学生应如何理性选择?记者与湖南师范大学教授、全国高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声健展开对话。

  为什么学?由“功利主导”到“兴趣先导”

  ■观察

  在刚刚过去的寒假,“解锁一门艺术”成为不少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据广州日报的一项调研,“双减”后三成以上的家长对素质类培训需求增加,其中选择艺术类培训的最多,占比达到62.5%。据相关媒体报道,南京市不少综合性的培训机构增加了寒假班项目和班次。上海宝山一家主打体育、科技、艺术综合培训的负责人也表示,“‘双减’后每周末所有的教室都排满了课程”“寒假班在放假前一个月已经报满了”。

  ■对话

  记者:“双减”政策对中小学学科类培训做出很多限制性规定,有观点认为非学科类培训面临新的发展空间。您认为伴随“双减”政策进一步深化,面向中小学生的艺术类培训面临着哪些变化或发展契机?

  郭声健:我注意到“双减”政策对学科类、非学科类培训的划分。其实,音乐、美术等也是“学科”,但长期以来,学生参加语文、历史、数理化等智育类课程培训,目的几乎都是提高考试成绩,这助长了应试教育,也导致了学生学业负担加重的后果。对于庞大的校外培训市场来说,此前艺术类培训大部分是为未来参加艺术专业升学考试的学生准备的。因此,“双减”为面向人人的、普及性中小学艺术培训提供了发展契机:一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时间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艺术培训;二是会有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可能从学科类培训转向非学科类培训;三是普及性艺术素养培训逐渐增加的同时,功利性应试培训也可能会增加。例如,“双减”政策出台后,网上传说某些品牌的钢琴立马涨价,这绝不是好兆头。绝不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学业负担过重演变成学业负担与经济负担“双重”。

  ■观察

  家住北京西城的王女士,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为了艺术考级她“没少操心”,也没少花钱。“钢琴一节课400元,舞蹈今年考到四级了,还有绘画,也要考,都是钱。”

  “女儿今年初一,由于学习紧张没时间再学舞蹈了,她从幼儿园大班一直跳到5年级,考到8级。尽管她喜欢舞蹈,然而每次考级前都要集训,买考级服、交钱,真不知道这些证对她读初高中有帮助吗?”头条号上一位山东家长也表达了困惑。

  ■对话

  记者:不少学生尤其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城市学生在小学学习过1-2项艺术特长,甚至参加考级,然而在小学高年级、中学之后很多人可能因为学业压力放弃了。在学科类培训被压减后,学生的课外时间得到一定“释放”。您认为艺术“考级热”会涌现吗?

  郭声健:其实,放弃的原因不只是学业压力增加,还有艺术培训自身的问题,许多学生就是因为无法忍受专业化、技术化的枯燥技能训练,以及功利化的艺术考级而放弃校外艺术学习的。

  正是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艺术“考级热”不会涌现。一是教育部曾经反复澄清并强调,各类社会艺术考级或比赛均不得作为学校美育评价指标,学校美育评价不承认艺术考级结果,这意味着艺术考级作为功利化追求、应试教育手段的路实际上从制度上已经堵死;二是近些年家长们的功利意识也慢慢弱化,之前那种为了考级让孩子参加社会艺术培训的家长越来越少了,这也是考级与升学考试完全脱钩的必然结果;三是培训机构如果一味地以考级来吸引和巩固生源,而不是努力改进艺术教学,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艺术学习,是无法走远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别被“考证躺赚”骗局忽悠

下一篇:“双减”之后 学校教育如何“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