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雕塑设计艺术网  作者:佚名

  商商:靓靓,你听说了吗?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靓靓:嗯嗯!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5处,居世界第一。耶!

  商商:不愧是让我们骄傲的五千年中华文明!

  靓靓:中华文明璀璨辉煌,可还是经常有人跟我讲,中国文化中没有雕塑,雕塑都是西方的。

  商商:胡说!中国55处世界遗产中,就包括陕西兵马俑、重庆大足石刻、敦煌莫高窟雕塑群、四川乐山大佛等等珍贵的雕塑群。

  靓靓:可是,商商,你说的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的雕塑,不是近现代的雕塑啊!

  商商:早就料到你会这么说!今天,我就邀请到了一位从事雕塑艺术30多年的大咖——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请他为大家答疑解惑。

  雕塑的历程:西方的雕塑

  人类最早的雕塑都是一样的,就像人出生以后第一声啼哭都是一样的,只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族、地域、文化的不同,艺术产生了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表现理念。所以东西方艺术各有千秋,他们在对话互融以后也会产生新的文化价值。

  大英博物馆所藏人类早期的人像雕塑,从头盖骨就看得出西方的雕塑一开始是以模仿人的生物形态、生理形态为出发点的。在古埃及,自公元前3100年统一后到公元前332年,共经历了31个王朝,其间,古埃及工匠们为法老及贵族创造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一时期的艺术被称为古埃及艺术。

  在丰富多元的非洲文化中,雕刻艺术因历史传统悠久,表现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他们的作品充满了想象,也充满了夸张。同样双河流域的雕刻也表现着两河流域早期东方世界的一种文明,石碑的雕刻比较精细,表面高度的磨光,石碑上刻满了楔形文字,这跟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商代的鼎有异曲同工之处。

  古希腊雕刻,高贵的单纯、静默的伟大是它的审美理想。维纳斯作为古希腊雕刻一个审美最高的表现,也是一个符号,她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形上升题材,富有音乐的韵律感。

  向着古希腊人文精神回归的文艺复兴时期,其雕塑艺术也继承并发展了希腊、罗马雕塑艺术的传统,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之光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之后巴洛克美术诞生,成为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美术因热情奔放、运动强烈、装饰华丽而自成一体。

  欧洲的雕塑史像一条河流,它的文脉在不断地延传,经过了古希腊、古罗马、文艺复兴以及之后的流派,西方现代雕塑崛起了。它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从表现理想化的人性当中走出来,来表现现实,表现最本质的人性。

  中国的雕塑

  纵观中国雕塑的发展历程,有着迥异于西方传统的独立体系、独特价值。

  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现实的需要,“塑人”逐渐兴起。20世纪初,以刘开渠、滑田友、王临乙等一批留法、留苏的青年雕塑家将写实的学院派方法带回国内,奠定了中国现代雕塑的基础。

  20世纪不仅是雕塑,对于中国美术来说,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中西合璧”,因为中国的艺术家们到西方去学习,必然要回到中国来和本土文化融汇,和中国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所以中西合璧是20世纪中国美术的关键词。另一个是“救国图存”,因为20世纪的中国生灵涂炭,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正直、爱国的知识分子们,他们用自己的智慧,用文艺来为这个民族的独立自主解放创作,鼓励民众,所以这两个关键词很重要。

  中国“塑人”的历史并不长,江小鹣1933年创作《孙中山像》,1944年刘开渠创作《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都是代表作品。在中国古代是没有这样的纪念碑的,中国古代基本上是以石碑、碑文的形式出现。当然汉代有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但是他们也不直接去表现人,是象征主义的手法。反帝反封建雕塑的兴起,还有赖于一批留学生,比如滑田友,当年他留学法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法国创作了记录日寇罪行的圆雕《轰炸》,这件作品现藏于中国美术馆,是20世纪的时代经典,是反帝反封建美术作品的典范。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雕塑家回到了祖国,他们把自己的艺术、自己的命运和祖国融汇在一起。1952年8月1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动工修建,那些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也凝聚在这史诗般的作品当中,为此,刘开渠先生创作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胜利渡长江》。还有,始建于1960年4月,位于广州市越秀公园内的《五羊石像》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城市雕塑的标记之一。

  改革开放时期,以潘鹤先生的《拓荒牛》为标志,这种拓荒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它所呈现出来的精神也激励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拓荒者。

  田金铎先生1985年创作的《走向世界》,准确地把握住竞走者出脚的一刹那和竞走运动特有的体态节奏。作者有意把底座处理成“跂”字圈,既暗示竞走姑娘步履的轻灵快捷,又象征着中国在奥运赛场上“零的突破”。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时候,南京要做渡江战役胜利纪念碑,过去有渡江纪念碑,但是今天在南京长江边上要做一个纪念碑,如果要做一个高高的石碑可能与滚滚的长江没有一种呼应,所以我用五角星作为一个形体的横切面做了60根柱子,在最后升腾的地方用五根柱子支起,这就是国旗的象征、国旗的符号。晚上灯光从里面喷射出来,万里长江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就是现在立于南京的《千帆竞渡》。

  我的探索

  如何继承传统,如何认识传统,如何在世界对话中,在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激荡中,找到我们不变的价值趋向,并让这种价值被世界认可从而影响世界,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感于社会的转型我决定创作一些人物雕像。从伏羲、女娲“造人”至今,悠悠乾坤,漫漫史程,中国人形象的塑造存在于文化的意象中……

  在我创作的形象方面,有三个部分的内容。

  一是厚重博大的历史文化。从女娲伏羲,到黄帝、炎帝,再到虚怀若谷、满腹经纶的老子,以及一座中华传统文化的泰山———孔子。此后,诸葛亮、王羲之,再到王献之、陶渊明、顾恺之,以及昙曜、鉴真、祖冲之、颜之推、隋炀帝、吴道子、李白……近现代的如阮元、曾国藩、辜鸿铭、弘一法师、张骞、费孝通、钱伟长等。

  二是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从马克思、恩格斯,到毛泽东、周总理、邓小平,以及张太雷、杨得志等革命先辈的精神都是我表达的主题。

  三是除了这些历史人物外,我也塑一些生活中看到的。比如《睡童》,“睡吧,宝贝!梦乡里有一个美妙的梦乡……此刻你在世界中酣眠,世界在你的梦乡中沉睡。”比如《春风》,讲的是1994年春的一天,我生病在家,女儿从幼儿园回来,小裙子飘起来,小脚丫翘起来,可爱之极。记得她很小的时候便喜欢看天,仿佛蹁跹的蝴蝶,梦游着诗园。我抓起了一把泥,塑造了这《春风》。汶川地震之后,我到羌寨看到了重建的家园,当年我曾经为一位羌族老人塑过像,我想去找他,可再也找不到了,但是看到那些可爱的儿童似烂漫的山花,盛开在丛生的大地上,便塑了《希望之一———小姑娘》,还有汶川大地上的《笑童》。

  去年我随着全国政协书画室采风考察团到内蒙古去,在那里画了不少速写,最后我提炼出了一个人物形象,便有了《大草原(蒙古族)》这部作品,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人形象,更是大草原的象征。

  回顾这些年,我想我做了两件事:一件是上世纪90年代,我开始创作系列中华人物塑像以立时代丰碑。已创作了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近500尊塑像立于世界多个国家。另一件是通过国际巡展方式将艺术及思想影响世界。近年来,我的作品在世界多国进行巡展。2012年9月4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手扶孔子像面对世界100多个国家的外交官发表演讲:“这些作品表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更是全人类的灵魂。”随着我们不断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世界也将对中国文化有深刻的了解,中国文化的巨大价值也将会得到更多的体现。

  商商:靓靓,看到了吗?中国不仅有优秀的雕塑作品,还有这样优秀的雕塑家哦!

  靓靓:嗯嗯!GET!


·上一篇文章:“穿越”到古画中 走进“书画复制师”的奇幻世界
·下一篇文章:伦勃朗:画布上的生命轮回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uowenhai.cn/news/ysjiaoyu/19813122042B0FJ8FI6CHGKC0086312.htm



相关内容

中国儿童文学优秀网站推荐

佚名

中国民俗学会第十届代表大会暨2022年年会开幕

佚名

中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海南开展

郭程

当“中国制造”遇见“中国智造”

尤 婧

筑梦可爱中国

程馨宜

筑梦小我 成梦中国

胡银兰

中国少年

郭孝予

南京艺术学院举行“唱颂新中国 讴歌新时代”师生作品展

季春鹏

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雕塑作品展开幕 图

黄伟

中国美院举办雕塑大展,展现多件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手稿

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