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民间故事网 作者:佚名
我先进宫去呈献礼物,然后回到自己家中,和家人团聚。
过了几天,哈里发召我进宫,询问我有关那个国家的详情。我对他说:“向安拉起誓,我对那个国家所处的位置一无所知,只因当时我们所乘的船遇险,我流落到一个荒岛上,为寻找出路,我才造了一只小船,放在河里,顺水漂到那里的……”于是,我把旅途中的遭遇,如何得救,如何在城中生活的情况,以及受托送礼的经过仔细说了一遍。哈里发听了,十分惊奇,因此格外器重我,并让史官把我的事情记录在史书中,作为史料,留给后人阅读。从此我住在巴格达城中,又过上了那种享乐生活,终日吃喝、寻乐、嬉戏,把旅途中的惊险遭遇又忘光了。
航海家辛巴达讲了第六次航海旅行的经过,接着说道:
“弟兄们!这是我第六次航海旅行的经过,若是安拉愿意,明天我给你们讲第七次航海旅行的情况吧,那更刺激、惊险。”
于是他吩咐摆出筵席,欢宴宾客,并送脚夫辛巴达一百金币。
饭后,亲友们高兴地离去。脚夫辛巴达带着赏钱,怀着惊奇的心情,回家过夜。
第二天早晨,脚夫辛巴达按时到航海家辛巴达家中,和其他宾客一起吃喝。饭后,航海家辛巴达开始谈第七次航海旅行的经历。
第七次航海旅行
兄弟们,我第六次航海旅行归来,同前几次一样,赚了大钱,又过起了先前豪华奢侈的生活。我挥金如土,终日寻欢作乐,安安逸逸地过了一阵后,我的心又不安地躁动起来,一心向往异地风光,向往着航海旅行、外出经商、了解各地风土人情的生活。于是我再次打定主意,预备许多货物,收拾起来,带到巴士拉。那里有只载满货物和客商的大船正准备启航。我就搭上那只大船,和商人们一起,又开始了航海旅行。
我们行船顺利,天气晴朗,风平浪静,一帆风顺地到达中国境地。
我们在船上谈着生意,正高兴快乐的时候,突然间飓风迎面而来,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我们一边抢救货物,一边祈祷,恳求安拉保佑。船长立即爬上桅杆,仔细观察眺望四周,然后回到舱里,对着我们绝望地呼喊:“遭大难了!不好了!我们的船被吹到海洋的边沿了,大家快快祈祷,求安拉显灵吧!”
他边说边打开箱子,取出一个布袋,从里面拿出一本小书,说:“看看吧,朋友们,这本小书里记载着各种离奇的事情,它告诉人们,凡是流落到这个地区来的人,必死无疑,因为这里是圣贤居住的地方,圣人苏里曼就葬在这里。这儿有无比庞大的鲸鱼,它会吞食掉所有的船只。”
听了船长的话,我们感到万分恐惧。
他的话音刚落,船就颠簸起来,一会儿冲向空中,一会儿落到海面上,我们耳畔只听见雷霆似的声音轰轰作响。大家相信马上就要葬身鱼腹了。突然,海中出现了一条巨大的鲸鱼,吓得我们目瞪口呆,大家悲泣地等着死亡降临。
这时,海中又出现两条更大更凶的鲸鱼,于是我们的船被三条凶猛的大鲸鱼包围、袭击,危在旦夕。我们全都吓呆了,只有恐惧。这时,暴风更猛,波涛汹涌,一个大浪扑来,船终于触礁,砸得粉碎,人、货全都落在海里。
我久经风浪,一落到海里就赶快脱掉衣服,只穿一件衬衫,和波涛搏斗,游了一会,抓着一块破船板,伏在上面,任其在水中沉浮。在这饥渴交迫的恶劣环境中,我一个劲儿地埋怨自己,叹道:“航海家辛巴达哟!你屡次遭难,却不吸取教训,不肯打消航海旅行的念头。你忏悔,也不是真心诚意的。你纵然是家有万贯财产,一样也得受苦受难,因为这都对你贪得无厌的惩罚啊。”
等我的理智慢慢恢复过来时,我告诉自己:“经历了这次航海,我想通了,再也不外出航海旅行了。”
我随风漂流,最后漂流到一处海岸。上去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岛。
又一次沦落在荒岛上,我四处寻找出路。后来,发现一条大河,水流湍急。我身临其境,不禁回想起前次乘船遭难的经历。心想:“我必须像前次那样给自己做只小船,也许我还有救。要是这次能够脱险,那么我会从此诚心忏悔,改过自新,毕生再不航海旅行了;假若此法失败了,那么干脆死掉,摆脱人世间的痛苦,这也好。”
于是我立刻动手,找来木头,弄来一些细枝和干草,搓成索子,牢固地绑成一只小船。我望着小船说:“这次如果得救了,那是安拉可怜我、帮助我,我命不该绝。”想到这里,我把船立即推下河,坐在里面,顺水漂流。
我的小船不停地游啊游,越游越远,一天、两天、三天……不住地向前进。
我睡在船中,三天没吃一点东西,只靠河水解渴。由于过度的饥饿、疲劳、恐惧,我浑身有气无力,狼狈极了。后来来到一座高山面前,要从山洞中穿过。我怕过不去有危险,打算停下,跳到岸上。但是水流太急,来不及停下,就被冲进山洞,只好听天由命了,只盼伟大的安拉救助我。
·上一篇文章:渔夫和雄人鱼的故事(完整版)在线阅读《天方夜谭》故事全集
·下一篇文章:太子阿特士和公主哈娅·图芙丝之梦的故事(二)《天方夜谭》故事全集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uowenhai.cn/news/wminjiangushi/074161810386BC15E7JHGH72E6A34EF.htm
相关内容
顾思雅 |
程梦鑫 |
顾子昊 |
洪晓微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施雨岑 |
刘林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