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之间,古代希腊产生了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长诗进行最后加工整理的作者名叫荷马,这是个到处演唱的盲人歌手。因此后人把这两部史诗统称为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取材于古希腊人远征特洛伊城的战争故事,它情节生动,结构完美,是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3000多年来,它的艺术魅力迷倒了千百万崇拜者,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到古罗马的西塞罗,从意大利的但丁到俄罗斯的普希金,都是它的忠实读者。然而,对荷马史诗崇拜得五体投地,而且对它几乎每句话的真实性都笃信不疑的,则要数十九世纪的德国商人亨利希·施利曼。他认为荷马史诗中描写的有关特洛伊战争的场景并非完全是艺术想象,而是有其历史根据的。依据史诗的指点,他在小亚细亚半岛发掘出湮没两千多年的特洛伊古城遗址,找到了“普里阿蒙宝藏”,又在伯罗奔尼撤半岛发掘了迈锡尼王族的陵墓,打开了“阿特柔斯宝库”,从而发现了一个被人遗忘两三千年的新世界,填补了欧洲古代史的一大空白。
  “书中自有黄金屋”,施里曼凭借荷马史诗发掘宝藏的传奇经历,无疑成了这句名言的最好佐证。
  事情的来龙去脉究竟怎样?让我们慢慢道来。
  施利曼出生于德国北部麦克伦堡的新布阔夫镇,父亲是个穷牧师。由于家境贫寒,父亲从小没受过什么教育,但他却酷爱古代历史,经常绘声绘色地给他的6个孩子讲叙荷马史诗所记载的有关希腊人和特洛伊人战争的故事。
  那是在公元前十二世纪,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抢走了斯巴达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于是,墨涅拉俄斯的哥哥、迈锡尼王阿伽门农鼓动所有的希腊首领去讨伐特洛伊人。他们乘坐1000条大船到达特洛伊,对这座城市围攻达10年之久,仍未成功,最后还是巧施“木马计”才攻进城门,打败了特洛伊人,抢回海伦,并纵火焚毁了特洛伊。对这个故事,孩子们百听不厌,尤其是亨利希更是瞪着小眼,听得入神。
  1829年的一天,牧师特地从街上买来一本叶勒尔编的儿童版《图说世界史》,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7岁的儿子亨利希。小施利曼坐在桌边,聚精会神地看着这本引人入胜的图书,一幅描绘大火笼罩特洛伊城,达尔达尼亚王埃涅阿斯背着年迈的父亲逃难的插图,激发起他强烈的好奇心。他问父亲:“爸爸,您讲特洛伊城完全不存在了,可是叶勒尔却肯定看见过特洛伊,要不他怎么能把它画出来呢?”  老施利曼解释道,“亨利希,这是一幅想象的画啊。”  亨利希并不满意父亲的回答:“爸爸,特洛伊的高大城墙和画上的一样吗?”  老施利曼心不在焉地说:“也许一样吧!”  亨利希喜出望外地说:“那么,这座城不可能全都不存在了,肯定还有一部分埋在地下。我长大了一定要把它挖出来。”从此,要找到特洛伊城,这个童年的梦想,便深深地印在亨利希·施利曼的脑海里。
  14岁那年,小施利曼便中途辍学到佛尔斯腾堡一家杂货店当学徒。他每天从早干到夜,没有时间读书。但童年的记忆是终身难忘的,他没有忘记荷马,也没有忘记特洛伊。一天晚上,一位邻居到店里喝酒,灌了两瓶酒以后
便醉醺醺地倚在柜台边,用希腊语抑扬顿挫地背起了《奥德赛》。
  小施利曼虽然还不懂希腊语,但那铿锵悦耳的诗句却使他着了迷。他拿出自己省吃俭用积存下来的钱为醉汉付了帐,并清那人从头到尾再朗诵一遍。他自己也暗下决心,以后要学会希腊语,也能够阅读古希腊文写成的史诗原著。
  然而三四年后,他被工作所累,口吐鲜血,只好离开杂货店,在轮船上当服务员。后来这艘船在荷兰海面沉没了,他在海上颠簸9小时后,才被浪涛抛到岸上。接着,他在阿姆斯特丹一家贸易公司谋到一份工作。从这时候起,他开始学习外语。他仅用两年业余时间,就自学精通了英语、法语、荷兰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意大利语。每种语言只用了一个半月就达到了会说会写的程度。

|<< << < 1 2 3 4 5 > >> >>|


·上一篇文章:义士廖有方
·下一篇文章:蛇女的名片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zuowenhai.cn/news/chuanqigushi/1331419375I6I9KFE70G76F52C9KIC.htm



相关内容

出自论语的格言警句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