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图①:天津大学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参与支教活动。 天津大学供图 图②: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为学生讲授思政课。 兰州大学供图 图③: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学生上好劳动教育“大思政课”。 上海交通大学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近年来,各高校用好用活各种资源,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提升育人效果。
本期教育版,我们关注3所高校的实践,看他们如何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打造高精尖水平思政课,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编 者
上海交通大学思政课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激发青年责任 接续奋斗力量
本报记者 丁雅诵
“回顾钱学森的一生,他取得的学术成就与其坚定的信仰是密不可分的。正因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钱学森才拥有无穷的动力。”在上海交通大学一节“形势与政策”课上,钱学森之子、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馆长钱永刚为学生们讲述钱学森的人生信仰与选择。
听完这节课,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本科生周锦深受鼓舞,“钱老排除万难归国,心怀‘国之大者’,这是源于信仰的力量。如今,伟大事业的接力棒正传递到我们手上,我们这辈人也应接续奋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如何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邢云文介绍,学校打造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重点的贯通式思政课课程群,各门课程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显著提升。
依托深厚的“传承科学家精神”的传统,上海交大编选校本教材、校友教材、学术教材,把一代代交大人铸造国之重器的传奇经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热爱、矢志创新的奋斗精神,转化成鲜活的思政教材。同时,打造青年工作坊,邀请不同专业的学生分享所在学科领域的科学家故事,让青年人讲给青年人听,激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
思政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促进思政课教师深入思考:如何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常会讨论,“这个问题能不能经得起学生问‘为什么’”。一次次讨论后,教学难题变成了科研课题,科研成果又助推教学改革,在这样的良性互动中,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得以有机统一。
“把深刻的道理讲得有声有色,才能实现思政课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作用。”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要培育拥有“四个自信”的年轻一代,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真正成为学生心之所向、行之所循。
天津大学运用情境体验等方法创新思政课教学——
讲好党史故事 坚定前进信心
本报记者 吴 月
粉笔起落间,红军长征途中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的示意图在黑板上渐渐展现。这是天津大学青年思政课教师程斯宇的“中国共产党历史”课堂。通过生动的手绘板书、声情并茂的讲授,程斯宇带领学生们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
“我们虽坐在教室里,却像回到了历史现场。”天津大学2020级本科生李泽宇说,“每次上完程老师的课,我都感觉热血沸腾。”
近年来,天津大学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计划,创新课堂教学,灵活运用情境体验、实践锻炼等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如何实现沉浸式、交互式学习?在天津大学,现代信息技术为思政课改革创新赋能。学校成立了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将虚拟仿真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在思政课教师王磊的课堂上,学生们佩戴虚拟现实眼镜设备,“走进”中共一大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深入学习伟大建党精神。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以红色文化厚植大学生培养根基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