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双减”后第二个暑假如期而至。自去年7月“双减”政策落实以来,校外培训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做好2022年暑期校外培训治理有关工作,强调要严防暑期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面向3至6岁学龄前儿童的培训机构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超范围开展学科类培训等问题发生。
然而,春季学期多地疫情散发,一些家长担心网课教学之下,孩子知识掌握不牢,在暑假期间又萌生出补课的念头。
一方面要巩固落实“双减”成果,另一方面又要满足家长和孩子的正常学习诉求,这其间该如何平衡?记者就此问题展开了采访。
加强监管,加快校外培训立法
前段时间,中考成绩的公布引发了不少讨论。北京家长曲靖(化名)的两个孩子一个刚刚小学毕业,一个即将读小学五年级,他说:“中考成绩一出来,一看这么多优秀的孩子,竞争还是很激烈,所以,我们觉得孩子要想上个好高中,是不是还得补补课……”除了体育和编程的素质课程,曲靖还给孩子报了语数外的暑假预科班,“提前学一些知识”。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大部分家长已经意识到了减轻孩子校外负担的重要性,但仍有一些家长对上补习班的态度比较暧昧。有家长表示,“孩子不止一个地方在补课”,补课地点多是以往补习机构老师开的小型补习班,人数少、收费更贵。
“学科类培训机构隐形变异违规开班”,为什么又有萌发之势?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薛海平常年致力于对学生课外补习的研究,他认为,从供给端来说,依然存在监管不到位、治理不彻底的情况;从需求端来看,有些地方的学校课后服务无法精准满足家长孩子的需求,家长就会又萌发去报补习班的念头。
应采取何种方法严防学科类和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班“隐形变异违规开班”的情况?薛海平建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依托街道网络化治理体系,建立健全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在暑假期间,可采取“日查+夜查”“联检+抽检”等方式,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加强巡查检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联合网信等相关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线上培训监管的覆盖面,对线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和重点网站平台全天候巡查。
薛海平表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还应联合市场监管等部门,对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分类管理,继续加强对暑期非学科类培训价格的监督检查和对非学科类培训广告的管控,防止虚假宣传、恶意涨价等违规操作。应公布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信息,对各类违规培训行为以及“隐形变异”问题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及时更新机构“黑白名单”,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强化警示作用。
此外,薛海平认为,还应加快校外培训监管立法进程,增强法律约束。“《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推动校外培训监管立法,加强执法力量,提升执法能力,抓好执法巡查。因此,政府应积极探索并颁布《校外培训管理条例》,将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规范校外培训文件中的政策精神上升为法律法规,促进‘双减’政策真正落地,回归教育公平。同时,针对当前校外培训机构‘隐形变异’的问题,政府有必要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增加对校外培训的专项条款或增加对校外培训的专项立法,使校外培训监管具有法律效力。”
做好线上线下衔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由于前段时间疫情反复,线上教学的效果让一些家长有所担忧:师生交流少了、对学生的监督少了,“学习的氛围和动力会不会也减弱了?”
薛海平认为,线上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所以部分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在线上教学模式下,教师不能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很难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家长对孩子学习质量与效果的担忧。
“要做好线上线下衔接,提高学生学习质量。”薛海平认为,在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要随时准备做好线上教学与线下授课的无缝切换。对于线下教学,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分层教学,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切记动辄排名,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家长的紧张情绪。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聚焦国家需要释放高校科研潜力
下一篇:新主流影像如何走近青年、影响青年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