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以中国和时代为观照,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路径。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学术探索中,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因为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与文化的活的灵魂。在新时代,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籍中的思想精华,融通古今中外哲学思想资源,重新厘定现代哲学学术体系的知识边界,以自觉意识和自主精神实现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创造,不断深化体现中国思想特质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跨学科研究,探究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底蕴,深刻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和时代之问,在面向实践的哲学研究中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

  1.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探索

  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是百余年来我国几代哲学学人的夙愿。中国学界对“哲学”概念的最初理解是以西方哲学为标准的,由此反观中国古代思想史,便有将中国历史上的学问中能以西方哲学的概念名之者加以叙述的最初尝试。此时,探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识论、宇宙论与人生论,乃是一种分析中国哲学观念结构的新思。这种尝试固然将中国哲学思想纳入现代知识体系,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以西方哲学来区分一种思想是不是哲学的标准。学界后来深入讨论了中国哲学的合法性危机,形成对“哲学在中国”与“中国的哲学”的差异性理解。

  新中国成立后,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自主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成为学界的思想自觉。在中央高级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和上海、湖北、吉林有关部门各自编写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基础上,1961年,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出版,这是我国第一本完整系统且广泛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书中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提出的一些问题作出哲学阐释,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转化为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观念创新。这部教科书满足了当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对哲学理论的实际需要,促进了学哲学用哲学氛围的形成,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哺育了几代人的精神世界。

  在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底发展》和张岱年等合编的《中国哲学史讲授提纲》相继发表后,1963年,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出版,这是第一部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全国文科统编教材,在当时产生了广泛影响。这套教材采用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革命、阶级等术语,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为线索分析中国哲学思想演进历程,引发了学界关于评价和编写中国哲学史的讨论。改革开放以来,学界摆脱了苏联哲学教科书的影响,总体上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视角理解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问题,自主编写更符合中国哲学基本精神的中国哲学史教材。

  在哲学教材体系建设的同时,学界积极阐述当代中国哲学的理论特质,探析哲学前沿问题与研究方法,探索构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实践”为核心范畴,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从中呈现了建构中国哲学知识体系并使之不断发展的质的规定性。因为当代中国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为起点逐步发展起来的,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赋予中国哲学知识体系以时代内涵和现实性力量,为开辟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哲学思想支撑。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等命题,提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等范畴,运用“理论联系实际”“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等思路,使得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轮廓逐渐清晰。伴随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探索,中国哲学史的思想精华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并在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其符合时代精神的观念资源得到深刻阐发,彰显了守正创新的学术品格。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超越为分数“教”“学” 塑造学生理想样貌

下一篇:“学古文字是件很酷的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