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彭正以自己所在学校的洗刷系列课程为例,孩子一个月内学会“刷鞋子”技能,得每周完成一个小目标:先从用刷子清洗鞋子表面泥巴,再到用清洁剂清洗运动鞋网面,再到独立漂洗鞋子,最后晾晒鞋子、整理鞋柜。在这一过程中,引入学生自评、家长评价。

  “技能成果容易评价,如何量化评价劳动观念养成、精神品质感悟等‘看不见摸不着’的指标,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细化。”彭正坦言。

  对此,杨小龙也有同感:对劳动课的评价是否应该落在学生劳动观念、劳动品质、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等多方面。

  “对劳动课的评价一定要强化‘过程’,绝不能是卷面评价、结果性评价。”一位教育界专家认为,这要求校方先开齐开足开好课程,教师投入时间和热情,客观公正观察记录孩子在团队中的劳动表现和状态,以及孩子产生的积极变化和劳动意识的转变,形成完整的评价机制,“倒逼”学生和家长逐渐重视劳动课。

  合肥蜀山区教体局教研室主任李德山认为,对劳动课的考评,不仅是考试这么简单,还应该有更加细化、贴近实际的标准体系。

  对此,唐文水呼吁,应开发契合孩子兴趣点、家长需求和老师实际情况的课程评价体系,让劳动教育具象化,让孩子在劳动的过程中接触实践、认识社会、收获成长,真正让技能从课本走向生活。(记者 王海涵 王磊 实习生 周钧仪)

  有了“烟火气”的劳动教育值得期待

  近日,劳动教育上了热搜。

  不久前,教育部公布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同时公布了16门课程的课程标准,其中就包括了劳动教育的课标,并提出“新课标”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将劳动课独立成一门课程,释放出的是国家高度重视劳动教育的明晰信号,是推进“五育并举”的重要举措。

  引发人们热烈讨论的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教育有了“烟火气”。

  这次新课标规定得非常具体,不仅提出了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还对不同学段给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课程内容,比如,把劳动课程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共设置10个任务群,比如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农业生产劳动、新技术体验与应用等。任务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在“烹饪与营养”任务群中提出,三四年级小学生学会凉拌黄瓜等简单切配,五六年级小学生会做西红柿炒鸡蛋等家常菜。

  有人笑称,劳动教育的课程标准有了浓浓的“烟火气”。

  应该说,我国一直都很重视劳动教育,但是,在应试教育特别是在教育功利主义的影响下,“重智育轻其他”“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的现象越发严重,体育、音乐、美术等“副科”频频被语数外等“主科”挤占,没有考试考核的劳动教育更变得可有可无了,劳动教育呈现出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局面,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甚至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2020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学国家课程方案和职业院校、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

  而更让人欣慰的是,“新课标”后的劳动教育不再是笼统的描述、大而化之的方向,而是有了结合学生身心发展阶段性特点的、极具可操作性的具体劳动技能。“做一道西红柿炒鸡蛋”“学会为一家人设计营养食谱”,这些“烟火气”让劳动教育成了一个孩子一辈子都用得上的有用技能,这应该是劳动教育最应该有的样子。

  其次,劳动教育还要切忌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这一新闻刚出炉没几天,就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的学校已经积极投入了准备,开始采买电磁炉、置办锅具。

  笔者想说的是,对于一门课程来说,教室、教具固然重要,但是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如何结合当地人文环境、结合本学校特点,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或者项目。

  有了独立的课程,有了规定的课时,并不意味着劳动教育就自然能落到实处。

  不久前,笔者与一中学生谈起相关话题,中学生的第一反应是:“最多就是拍几段视频拍几张照片吧。”

  中学生的反应很真实。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思政课,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下一篇:高校如何发力交叉学科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