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核心阅读: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明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双减”之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

  “双减”,在2022年的教育督导中仍然稳居C位。

  “2022年,我们将继续把‘双减’作为教育督导‘一号工程’,特别要加大督办、通报、约谈和问责力度,推动‘双减’工作取得新的成效。”教育部教育督导局一级巡视员胡延品近日透露。

  而即将过去的2021年秋季学期,“双减”工作也被证明卓有成效。国家统计局在秋季开学后的专题调查显示,校内减负成效明显,作业负担明显减轻,73%的家长表示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比“双减”之前明显减少,85.4%的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表示满意。《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72.7%的家长反映教育焦虑有所缓解。据学校直报平台,教育部收到了7714万份家长无记名的调查问卷,97.3%的家长反映对学校新学期的减负提质工作表示满意。

   家长再无作业

  最明显成效体现在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控制。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说,各地各校普遍制定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了作业的校内公示制度,作业总量和时长调控基本达到了规定要求。据统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99.6%的学生家长反映,本学期教师没有再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者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也是过去家长们反映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个学期得到了有效的根治。”吕玉刚说。

  同时,课后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各地各校“一校一案”制订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普遍开展了课后服务。在时间上,基本上实现“5+2”的全覆盖,也就是每周5天、每天2个小时,保证课后服务的结束时间能够和当地正常的下班时间相衔接,便于家长来接孩子。课后服务的项目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各地各校把课后服务作为进一步彰显学校办学特色、落实全面育人、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问题的重要举措。

  据教育部直报平台摸底调查,有92.7%的学校开展了文艺、体育类的活动,88.3%的学校开展了阅读类的活动,87.3%的学校开展了科普、兴趣小组和社团活动,课后服务的吸引力显著增强。在课后服务工作中,广大教师积极付出,有91.7%的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同时各地各校还选聘了20余万名符合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士参与课后服务工作。自愿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比例,由上学期的49.1%提高到目前的91.9%。

  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也随之深化。各地认真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普遍把落实“双减”工作的举措和成效纳入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切实发挥好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良倾向,积极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全面提升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减负提质并重

  为学生减负的“双减”,是否有可能将学生的学业水平“拉”下去,学业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无疑是令家长们最为疑惑和关注的问题。

  对此,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校长李志伟认为,“双减”减的其实是过重的和没必要的负担,根本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在遵循成长规律的前提下,高效学习,健康快乐生活,实现全面发展。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解,“我们在学校里要求‘减负’和‘提质’并重。学校在教学的管理中,注重高效课堂、优化作业设计、加强考试管理,提升学业质量,让我们的学生‘吃饱’‘吃好’”,李志伟说。

  做好课后服务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认为,不仅要减负,还要提高质量,让孩子们在课内、课后都能够健康成长,让学校这个育人的主阵地,在学生成长中确实发挥重要的作用。为此,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打造高效课堂,确保学生学会、学足、学好。课后提供丰富的供给,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在提出课后供给过程中,也特别强调2个小时怎么去设计,怎么能够发挥好这2个小时的育人功能。具体分两个方面:一是做好作业辅导;二是让学生全面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将劳动教育开展在广袤大地上

下一篇:就业季面孔:一场青春聚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