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各行各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彭湃指出,“研究生培养的大趋势是职业导向、应用导向和实践导向。特别是硕士阶段,大量扩招后不需要也不太可能要求大家都去做科研,更重要的是培养职业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不要把优化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结构简单理解为增加专硕的招生比例。”厦门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岚强调,结构优化还包括健全专硕的类别管理机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增设专硕类别,体现出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能力。此外,未来要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分类评价体系,引导研究生教育发展破除单一数量扩张的路径依赖,向着一种“多元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类型多样
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专业的李静(化名)考研时,因分数不够从学硕调剂到了专硕。但入读后发现,二者实际学习中差别不大,研一所学课程一样,研二都需要掌握实验操作,完成学位论文实验。“最大的区别是学位证书,学硕是医学学位,专硕是理学学位。
学硕与专硕,都需要培养研究能力,那么二者有何区别也是许多大学生颇为困惑的问题。
彭湃从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指出,学硕与专硕的主要区别在于:学硕更重知识创新能力,专硕更重实践创新能力;学硕应主要参与学术性课题研究,专硕该参加专业实践以及行业产业应用性课题;学硕主要看论文的学术性(比如方法严谨程度、发现的新意),专硕主要看论文有无应用知识能力解决现实问题。
多位专家指出,由于劳动力市场上对人才的需求不同,因此,“培养人才的目标、方式和评价也应该有差异性,只有如此,才能精准培养。”这种培养类型的区分不仅是必要的,也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世界范围来看,学位类型的多样化也是一种共同趋势。
“我们日益接受了多元质量观,应该欣赏这种分类培养带来的差异美。”徐岚也坦言,目前的专硕培养还不足以显示出类型的区隔,尤其是在课程内容、论文形式上与学硕无甚区别,虽有实践环节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校外导师,教师对专硕的要求通常比较松,若加上修业年限比学硕短,没有与职业资格做到很好衔接,就很容易被贴上“放水”的标签,“专硕=实践创新能力”的信号作用就失真了。
据彭湃及其团队做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学习和发展调查结果显示,专硕参加各种横向课题的比例不如学硕,而横向课题直接指向应用能力,应该让专硕更多参与;导师对于学硕专硕培养大多没有方式上的区别,基本上按照过去培养学硕那样培养,存在惯性;目前行业产业参与专硕培养的体制机制存在欠缺。彭湃认为,“专硕招生占比从不到10%上升到60%,只用了十年左右时间。因此,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发展中解决。”
此外,对专硕扩招可能带来的连锁问题,沈文钦提出,要警惕“背后隐藏的教育公平问题”。专硕的学费相对学硕来说往往更高,可能会使寒门子弟的深造机会受到影响。在不少就业岗位要求硕士学位的现实条件下,未来的政策研究或者调整要充分考虑研究生教育公平问题。
最后,对有意向考研的大学生,多位专家建议,一是明确目标,找准定位,做好职业规划,不要随大流、追热门,更不要把专业学位看成“放水”的选择;二是要对读研有正确认识,研究生不是听课修学分就学好的,而是以自学为主,目标是提升研究能力;三是在本科阶段就要有意识去参加老师的课题研究,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方向。(记者 柴如瑾)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