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也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记者走访发现,近年来,不少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思政课有了“引路人”大团队。
但记者也发现,在不同学校不同学科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有老师遇到了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该融入什么、也不清楚该如何自然地融入。
难点,怎么破?一些学校的探索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清华大学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并根据院系的不同特点,“一院一策”推进落实;组织跨院系“同行备课会”,推出130多位各类型课程教师分享的“同行锦囊”。
武汉大学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跨学科教师社群“青年教师教学联谊会”的平台优势,以教学名师讲坛、青年教师圆桌谈、十八栋读书会等为载体,邀请院士、人文社科资深教授、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学生一起,开展集体备课、联合备课,推动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积极探索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制定了教师课程思政建设能力提升系统化培训方案,从传承北理工精神、掌握理念方法、学习优秀经验等方面入手,综合运用多种培训形式,帮助教师在思想上补“钙”,理念上充“电”,实践上加“油”,全方位提升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3 答疑释惑,思政课讲出深刻解释力
课堂更大了、“引路人”更多了……日益变大的思政课上,90后、00后大学生最想获得的是什么?
还是理论的解释力。
“有故事,有情怀,有难度,有思想,一堂课下来淋漓尽致,太爽!”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蕉开设的思政课非常抢手。“思政课不能只是单纯的‘正’,而是应该正视历史上的所有挫折,辩证地为学生解释历史的复杂性,并进行深入的科研探索。”李蕉说。她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张力”的历史故事,并进行了层层推演逻辑,不断引发学生的互动和思考。
“不论取材范围、发挥空间再怎么大,思政课的主题一定要鲜明、解释力一定要强,才能让思政课不陷入‘只讲故事不讲理论’‘只重形式不重内涵’的怪圈。”采访中,不少一线教师认为,紧扣时代主题、抓住时事热点、回应社会关切,才能“一击即中”打动学生。
记者调研发现,“大思政课”的发展趋向下,教学空间不断扩大、多师资重新组合,对教学结构的处理、教学资源的整合提出了更高要求,深刻考验着教师的授课能力。
对此,各地也纷纷拿出了实质性举措。
比如,北京市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组织思政课教师先学一步,深学一层。举办“同备一堂课”活动,为北京市大中小学全体专兼职思政课教师作辅导报告。组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知名专家,分课程指导教师将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体系,提升思政课教师讲好这堂“必修课”的能力水平。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接下来,将以做实线上教研,开发建设教学急需的问题库、案例库、课件库、示范教学库等教学资源,分专题轮训等形式,全方位助力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记者 邓晖 周世祥 柴如瑾)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研学游走俏,服务标准要跟上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