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前身是山东省旅游学校,1991年正式招生办学,2004年升格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使命,在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上,以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作为努力方向,坚持“与行业接轨”的发展之路,坚持为社会用人需求服务,为学生就业成才服务,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为全面落实职业教育法的新要求新目标,学院按照“体制机制打基础、研究团队筑强基、项目研究强优势、应用成果促发展”的目标创新工作思路,突出科研工作的“应用性、服务性”导向,瞄准产业前沿和政策导向,对接企业需求和地方诉求,聚焦新旧动能转换、黄河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持续推动学院发展提质培优,从体制机制入手强本固基,着力构建了科研处、研究所、研究中心(项目组)组成的“1+8+N”三级教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形成了“以教促研,以研助教、教研融合、赋能增值”的闭环。聚焦精准管理,营造科研“源头活水”。根据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领域专长,打造争先创优重点建设项目团队。用好带头人、组好科研团队,形成多支“愿做课题、能做课题、做好课题”的师资队伍。聚焦制度激励,激活科研“新动能”,积极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突出质量导向,加大横向课题绩效支出比例,对高层次项目立项给予配套经费支持,激发科研创新活力,引导科研人员扎根齐鲁大地,立足国家和山东省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企业发展,以实际行动奋力书写校地文旅融合发展新篇章。

  立足国家重大战略促进学院提质培优

  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学院把服务山东省精品旅游产业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成立了新旧动能研究院,围绕旅游新旧动能转换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在旅游产业规划制定、产业发展布局、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着力研究解决制约旅游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为山东旅游业提出政策建议,助推旅游产业实现由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学院组成项目组编制完成了《山东省文旅融合发展规划》,经省政府常务会审核和省委常委会通过,作为2020年山东省旅游大会重要文件下发全省实施。

  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学院在三涧溪成立乡村振兴研究基地,承接三涧溪村旅游开发总体规划项目,以“旅游+、生态+”为路径,以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为主要目标,充分发挥党建特色,突出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强化文化传承,优化乡村生态,整合资源,优化空间,提升产业,促进文旅融合,城乡融合,产业融合。成立了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志愿服务三涧溪村振兴党员服务队,协助三涧溪讲好古村故事,在乡村民宿开发与管理、中小学研学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美食街运营管理、景区文字标识系统和文字解说系统国际化转型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系统探索党建引领下的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三涧溪实践”。

  紧紧围绕落实黄河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重点任务,成立黄河文化旅游研究所、齐鲁旅游文化研究所,集聚校内外专家开展研究。研究所成员《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战略下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策略研究》两项课题获批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课题立项。学院领导多次出席黄河流域城市旅游发展大会,主持菏泽旅游发展大会“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和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报告会和德州旅游发展大会文旅融合发展论坛,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规划和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着力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两创”发展,学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教育实践,并将其作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的重要手段。在申报各类科研项目时将其列入学院年度重大项目选题,择优立项培育。近年来传统文化“两创”选题在各类项目申报中立项10余项。文化产业研究所、旅游与休闲产业研究所、饮食文化研究所用科研引导教学实践,在非遗项目引入课程教学、非遗传承人引导师生传承创造等方面都作出了有益尝试。在山东快书,泉水扎染,鲁菜制作、戏曲表演等多个非遗项目上“精耕细作”。旅游与休闲产业研究所成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山东快书)传承基地,建立大师工作室,成立“当嘀咯当”山东快书学生社团,将山东快书列入教学计划,邀请山东快书第三代传承人阴军亲自授课,5年来共培养山东快书大学生爱好者四百多名,大多成为文旅行业文艺骨干。饮食文化研究所在山东鲁菜文化博物馆开辟了“鲁菜非遗”楼层展厅,引进了“孔府菜烹饪技艺、孔府筵席”国家级非遗项目、“泰山封禅御宴”等省级非遗项目,同时作为烹饪专业的教学内容,定期聘请山东省饮食类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课堂。文化产业研究所邀请“泉水扎染”非遗传承人李洁老师为艺术专业两百余名学生授课,特邀五音戏发源地章丘文祖青野五音戏剧团走进校园。为进一步对接好产业链、人才链,学院在2022年进行了申报开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准备工作。这些有力举措将会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服务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锚定地方需求导向赋能区域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党建+思政“五融五同”燃动“双引擎”济南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推动党支部先锋工程建设

下一篇: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勇攀优质校建设高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