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自2022年实施“中原农谷”建设以来,河南省大力打造全国一流高油酸花生繁种制种基地,示范带动全省繁种制种产业发展。河南农业大学花生学科团队带头人殷冬梅介绍,花生产业是我国有国际竞争力、拥有全产业链闭环主导权的农业品类,产量占世界花生总产量将近四成。河南省已成为全国花生最大产区,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国1/3。

  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保障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如今,我国国家级种业基地加快布局,由216个农作物基地、262个畜禽育种场、91家水产原良种场组成的“国家队”,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

    改种适地,瞄准市场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育种创新攻关力度,品种选育数量大幅增加,类型不断丰富,一批高产稳产、优质绿色新品种加快推出。节水小麦、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取得新突破,高产高油大豆、短生育期油菜、耐盐碱作物等新品种加快培育。

  盐碱地里也能多打粮。山东东营六户镇种粮大户万小强的麦田一片金黄。“‘济麦22’节水抗旱品种,每亩增产近100斤。”万小强喜上眉梢,“这小麦品种好,旱地不减产,磨成面粉出粉率高,做成的面食有嚼劲。我今年种了700亩,估摸着能卖个100来万元。”

  万小强种小麦的700亩土地都属于盐碱地,过去受土地条件限制,只能种植棉花。近年来,随着良种繁育不断推陈出新,盐碱地持续改良,种植方法逐渐优化,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在盐碱地上实现了稳产增产。

  据了解,我国农作物品种先后经历了6到8次更新换代,特别是新时代10年来,良种大面积应用,有力支撑了粮食产量不断提高。“济麦22”“矮抗58”“百农207”等品种,推动小麦平均亩产从300公斤提高到387.3公斤。

  一箱豆腐泡,放置了一天,依旧金黄饱满,韧劲十足,口感香浓。“这是用‘东生7号’大豆生产的。”在江苏省扬州市的一家豆制品加工企业,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李艳华实地调研,“不同品种的大豆适合加工不同的豆产品,各品种之间的产品得率和品质也不尽相同。”

  去年秋天,李艳华团队研发的“东生”系列大豆品种,在当地的收购价比一般大豆每斤高出0.5元,正是因其品质得到多家企业认可。问及育种秘诀,李艳华直言:“靠近市场,靠近豆农,才心里有数。企业喜欢啥豆子,老农就喜欢啥豆子。为啥?收购价高。”

  30多年来,李艳华每年有200多天在地里,有30多天在企业和农户家调研,组建了十几个豆农微信群,随时交流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豆秆豆荚,需要用手触摸,用心观察,才能看透其特性。”李艳华培育的10余个“东生”系列大豆品种,累计推广面积上亿亩,带动增产超过20亿斤,为农民增收超过40亿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外资为中国经济投下“信心票

下一篇:今年快递业务量已达500亿件(新数据 新看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