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记者调研】

  “不忘初心,青春朝气永在。”“志在千秋,百年仍是少年。”……

  在天津市河头村,来自天津外国语大学、北辰区河头学校等学校的大中小学生,站在天津工人运动杰出组织者和领导者安幸生烈士故居前,用激情嘹亮的声音朗诵爱国诗歌。这堂开在广阔天地间的思政课,也将爱国奋斗的种子种在了学子心田。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强调,“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还鼓励各地高校积极开展与中小学思政课共建,共同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记者调研发现,近年来,在教育部的指导推动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为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各地各校在教师交流提升、教学内容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有益探索,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改革样本。但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理念衔接不足、内容区分不够、教师“各管一段”等现象仍然存在。为接续跑好育人接力跑,今天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正在如何沟通互联?学段间衔接还存在哪些短板?“接力棒”怎样才能交接得更顺畅?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一线教师。

  按下大中小学沟通互联“加速键”

  一场育人接力跑中,大中小不同学段的使命是什么?

  长久以来,对这个问题答案的不明确,困扰着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实效性。学段间、课程间的内容简单重复,学段间的衔接性不高,还有不少大中小学教师“各管一段”,只守着自己的“三分地”教学。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思政课一体化阐明了意义、指明了方向。

  5个月后,《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迅即出台。一条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路径被清晰划定: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

  这也是一张不同学段思政课建设的“责任清单”。记者梳理发现,3年多来,围绕这张清单,一项项切实举措出台落地,为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筑牢了基础——

  教育部成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切实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先行试点工作方案》印发,北京、上海、天津、吉林4地教育部门探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出经验、求实效。

  《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出台,明确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发展一体化建设”。

  “要搭好思政课螺旋上升阶梯,还要从课程目标、教材体系、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等要素上找合力。”多位专家表示,随着整体政策框架不断完善,课程教材体系建设的“牛鼻子”也被紧紧抓住,“一体化”思政教材编写成为主题词。

  2021年秋季学期一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投入使用。一拿到读本,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永德实验小学的丁丽莉老师就兴奋地分享感受:“第一次翻开小学高年级读本,我就被生动鲜活的故事和设计精美的页面深深吸引。通俗易懂的语言、直观形象的画面,把孩子的心牢牢抓住了!”

  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大学,全套5册《读本》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体悟到理性认识,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材编排受到广大师生欢迎。

  在前不久审定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被整合为“道德与法治”,即将登上今年秋季新学期的课表。

  纲举目张下,大中小学思政课按下了沟通互联的“加速键”。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疫情期间,大学生社会实践有了新样貌

下一篇:中医药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