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山西省太原市读者陈蓉今年1月在网上看到一则“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的广告,声称“是人社部正规认证的职业,拿到证书后时薪约为1000元”。

  “就在我准备交钱的时候,儿子上网一查才发现,在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中根本找不到‘家庭教育指导师’这个职业,证书也不属于职业(执业)资格类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只是培训机构自己颁发的培训证书。我这才没上当。”陈蓉说。

  而来自北京市的张先生就没有这么幸运了。2021年5月,他通过网上课程、线上考试获得了“健康管理师”证书。不料,当年8月,他就看到颁发证书的两家单位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和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分别发表声明,称培训机构声称的与两协会合作的培训项目、颁发的培训证书均与他们无关。张先生此时才发现,他拿到的所谓“岗位能力培训合格证书”在协会网站上完全查不到,当初联系的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也早已联系不上。“高昂的培训费加上几个月的努力学习,只换来一纸没人承认的‘山寨证书’。”张先生说。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培训机构通常打着“全国”“国家”“职业资格”等字样,通过极具欺骗性的名称,企图营造官方认可的背景,混淆视听。

  近日,有关部门通过网络巡查和群众举报,查处了两家制造发放“山寨证书”的不法机构。其中一家机构搭建了名为“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网”的网站,不但违规使用国徽标识,还在网页左上角标注“工信部已备案”“官方认证”等字样。另一家机构则直接冒用“中国人事考试网”网站名称和单位标识,页面内容与人事考试中心官方网站高度相似。目前,二者因涉嫌非法伪造认定资格证书,均已被有关部门关停。

  职业培训市场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有关部门针对阻碍人才进入市场的“硬杠杠”不断做减法,先后分7批取消434项国务院部门设置的职业资格,削减比例达到70%。

  但一些培训机构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漏洞,混淆培训证书与职业资格证的区别,称“培训证书是国家要求的入职门槛”,继续培训发放已被取消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有一些机构将目光瞄准新职业领域,利用新职业缺乏统一的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机制,存在政策空白的现状,炮制所谓的新职业资格证书,以此谋取非法利益。

  记者还发现,一些消费者对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性质、背景并不了解,对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也缺乏认知。还有一些消费者对证件挂靠等责任认识不够到位。按照有关规定,证件挂靠是违法行为。以注册建造师为例,住建部发布的注册建造师管理规定明确提出,注册建造师不得涂改、倒卖、出租、出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资格证书、注册证书,不得超出执业范围和聘用单位业务范围从事执业活动。

  此外,线上报名、线上培训等方式便利了异地报名和学习,但也存在查证、维权不便等问题。

  记者探访了一家在网上被大量投诉的培训机构。该机构的注册地址在华北某省镇上,可当记者到达该地,却没有发现任何与这家培训机构相关的招牌或广告。附近居民和商家也都表示,从来不知道这里有家培训机构,“名字听都没听说过”。有消费者向当地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后回复,“该企业已列入地址经营异常名录,暂停在注册地开展经营活动,也联系不到该企业负责人,无法继续查证”。

  职业培训市场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在参加职业培训的消费者中,既有希望掌握更多技能的职场新人,也有不少希望转换职业的普通人。不法机构利用他们求职心切的心理设下陷阱,不但给他们造成经济损失,也影响了社会诚信和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职业证书是对相关行业从业者的技能认可,培训、考核的良好秩序关乎职业就业生态的健康与稳定。”浙江省杭州市读者吴女士表示,应当保证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的权威性,保障国家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体系规范运行,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训营造良好环境。(陈之琪、雷雅麟参与采写)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保就业,国家出招了!

下一篇:幼儿园周边不开娱乐场所 让未成年人保护“落地有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