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世平认为,教育具有产业性质但不等同于产业,基础在线教育过分产业化后,一些在线机构忽略教育行业的相关规范,饱受人们诟病的也是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在线教育。“烧钱”模式是资本疯涌至教育市场的必然逻辑,对教育本身的规律是一种破坏。

  管理部门尚不明确

  监管难题亟待解决

  2020年12月,天眼查发布的《2020教育行业发展报告》显示,前10月,我国新增在线教育企业8.2万家,新增占比在整个教育行业中达到约17.3%,在线教育机构总数量已突破23万家。

  面对蓬勃发展的在线教育新兴产业,如何监管成为重要课题。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家长张娜(化名)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去年她花了几万元买了两年的课程,但没想到教育机构跑路了,到现在钱也没退成。“我也知道国家对预收费有相关规定,但买的越多培训机构送的课时和红包也会越多,更加省钱。我想这是一家比较知名的机构,就没考虑那么多。”

  2019年7月,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对学科类校外线上培训的排查整改、备案审查、监管机制等提出明确要求,构建了校外线上培训的基本管理制度体系。按照该意见要求,教育部指导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地实际,重点对培训机构、培训内容和培训人员等进行备案审查。

  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校外线上培训内容核查困难和预收费监管困难,仍然是监管的两大难题。程世平认为,在线教育归口管理不明确是监管难的主要原因。“常态、正规的学校教育很容易管理,因为归口十分明确。在线教育属于大教育的范畴,这种行业的机构大多是公司性质,都不归属于教育部门管理,需要市场监管部门、民政部门等多部门协同管理,但这些部门又缺乏参与,教育部提的一些做法和要求便很难落实。”程世平说。

  据了解,培训机构主要采用的是自编材料,许多英语培训机构使用境外教材,虽然各地教育部门加强对培训内容的备案审核,但容易出现讲的内容与备案内容两张皮的现象。如果学生家长不举报,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一对一的课程监管难度更大,尤其是部分英语类线上机构,外籍教师身处国外,目前还没有对在线国际用工监管的政策,教育部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

  程世平说,现在市场上还有很多机构利用家长对各种量表测试的迷信,给学生测一下就要数百元,这里可能存在对学生和家长的误导,也暴露出相关监管的缺失。

  尽管国家已经明确规定,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机构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按课时收费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但受经济利益驱使,一些培训机构仍通过打折、返现等方式,诱导家长超期交费,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020年7月,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嗨学网虚假承诺,指出在线教育机构存在交钱容易退钱难的问题。之后,在线英语学习机构阿卡索外教网被曝外教教学质量差,教学资质认证存疑;哒哒英语被指擅自修改课程属性,主修课缩水变身为口语课。10月,优胜教育总部人去楼空,家长退费困难重重,教师薪资也被拖欠。12月,在线培训机构学霸君因经营不善爆雷。

  程平源说,我们目前常规的做法比较被动,只有检查的时候或者遇到群众举报时,发现哪家机构碰到高压线就去查谁,平时根本无从监管,很难及时发现培训机构的违规收费问题。

  2021年1月14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20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强调,在过去的一年中,伴随着互联网消费热度的高涨,在线教育等“云上”消费维权较为突出。对此,中消协指出,一方面需要在线教育平台尽快从资本竞争中回归到教育本位,强化行业自律,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也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强化行政监管,联合消协等相关社会组织制定在线教育服务标准,夯实维权制度保障,规范在线教育市场发展。

  严查违法违规行为

  搭建优质学习平台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多地要求老师亲自改作业 家校“作业矛盾”何解?

下一篇:新华国际时评:从“健康包”到“春节包”,祖国关怀永远在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