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师成长课堂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以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引领力的学生

  今年新学期,东南大学开通了家长进校通道,能源与环境学院四年级本科生陈曼怡第一时间提出申请并很快获批,“带着爸妈走进四牌楼、大礼堂、老图书馆,仰望六朝松,品读百廿校史,一种特殊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陈曼怡的母亲也抑制不住喜悦:“漫步在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我的孩子在这个学校上学,我很骄傲!”

  开通学生家长进校通道,是东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中“生为首位”宗旨的一个具体体现。2022年10月7日,东南大学正式启动以“立德树人的东大使命和生为首位的东大行动”为主题的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旨在以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有引领力的学生,为学校领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党和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怎样培养党和国家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师生们对此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了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东南大学组织了多场讨论会。师生们畅所欲言,结合过往经历和对未来的期盼,分享自己在学习、教学、科研中的体会。

  “人才培养事关国家发展、民族未来。在学校喜迎双甲子校庆,开启新甲子奋斗征程的时刻,组织开展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是学校历史上又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黄如表示,希望通过这次讨论,号召全体教师上好课、育好人,培养好学生的思辨力、学习力、创造力、领导力,让“课比天大,生为首位”变成全校全员工作习惯,努力培养好国家百年新征程建设所需的领军人才。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据东南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姚红红介绍,在教育思想大讨论的过程中,医学院的老师们达成两点共识。第一,在“新医科”建设背景下,基础医学人才的培养对深化医药改革、推动新医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医学院已经申请基础医学专业并通过学校评审,正在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第二,“交叉”是培养创新力的重要抓手,必须抓紧推进科研团队交叉、教学内容交叉、科学研究交叉,促进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为加强学科交叉和融合,医学院和生医学院、人文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建设系列跨学科选修课程,供感兴趣的学生选择。

  通过不断优化医学教育培养方式,东南大学培养了众多具有家国情怀和高超医术的领军人才。抗疫三载的1000多个日夜,东南大学重症医学科白衣天使们的足迹遍及祖国各地,他们累计出征50余批次,涌现出邱海波等一大批抗疫先锋。“我也要成为像邱海波老师那样的人,做艰险之中勇敢挺身而出的逆行者,把爱的力量传递下去!”东南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李华洁坚定地说。

  厚植家国情怀离不开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让党员做喜欢且专业的事,能实现党建和业务的融合并提升党员的积极性。”艺术学院本科生党支部书记郭珊玮深有感触,其所在的支部融合“艺术+”和“互联网+”的新理念,鼓励支部党员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开展特色精品艺术展出,让党员们获益匪浅。

  培养创新思维人才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党和国家赋予大学的光荣使命。“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是东南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张小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18年前,张小向开始讲授线性代数课程,这是东南大学理工科专业学生大一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张小向发现很多学生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中学阶段,导致学习大学数学很吃力,他便设计并录制了十五讲线性代数“先修课”,在中国大学MOOC、中科云教育、哔哩哔哩等平台开放共享,方便“准大学生”在开学前预习,培养大学数学思维。

  “学习线性代数的目的是什么?”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张小向搜集整理了60个线性代数的典型应用案例,还邀请相应专业的老师来到线性代数课堂,讲述线性代数知识在大型工程中的应用。例如,他邀请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师李卫东向学生们介绍线性代数知识在雷达识别目标中的应用,把看似枯燥的线性代数知识转化成鲜活的工程应用场景,有效激发了学生多领域探索创新的兴趣。

  对接国际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途径。东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面向全体本科生发放问卷,调研学生感兴趣的海外合作学校和项目,再结合学生的诉求跟海外高校合作。目前学院已经在跟英国爱丁堡大学商谈本科生和研究生合作办学、本科生交换等项目,预计今年秋冬学生即可提出申请。

  切实提升教育温度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下一篇:绽放基层教坛,需练就四项“基本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