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1758年甘肃玉门遭遇蝗灾, 巡抚紧急上奏,乾隆皇帝只回复了三个字

  六月中旬,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也是庄稼即将成熟的季节。然而,铺天盖地的蝗灾开始了……怎么办?一定要扑灭蝗灾,否则蝗虫蔓延,数百万的甘肃民众将面临大饥荒。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六月份,一份八百里加急的专折,被迅速上报给朝廷。据甘肃巡抚吴达善奏报,甘肃玉门敦煌安西(今瓜州)一带发生蝗灾。

  在没有现代灭虫手段的年代,发生虫灾,多用这几种方法:一是用生物方法灭虫,比如用烟叶熬水灭虫。其二,动员虫子的天敌,比如用鸭子灭蝗虫;第三,就是人工扑打。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八腊庙,祈求神灵保佑。

  人工扑打的方法,适用于小范围的虫灾。这不,甘肃玉门敦煌安西一带的蝗灾,就用了这种方法扑杀。

  最先是沙州卫发现了蝗灾。沙州卫在哪里呢?沙州卫就是今敦煌市。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设沙州所,旋升为沙州卫。乾隆三十五年(1760年)改为敦煌县。当时,沙州卫一带的人口,为雍正年间甘肃各地的移民。

  这年六月十八,沙州卫的人最先在黄墩营西北湖滩内,发现了蝗蛹。人们在扑打的同时,向安西地方官员上报,所幸蝗灾规模不大,很快就被扑灭了。这件事六月二十日就直接飞报朝廷了。谁知,祸不单行。六月二十日,靖逆卫汇报,上东渠草湖内生有蝗蝻。这是一种低海拔地区生活的蝗虫,背上的白色纵线特别醒目,无法辨识属于何种蝗虫。这种蝗虫在幼年时,比较容易杀灭。

  我从百度上搜索了一下,似乎就是我们小时候玩的“跳跳”,不停地在小麦地里跳。好在这种蝗蝻还没长大,未伤农田禾苗。但灾情面前不能有丝毫马虎,地方官员全面动员,连同营弁,再家家动员,人人出动,极力督扑,终于扑灭净尽。

  靖逆卫在玉门一带,靖逆卫的卫城,就是原先的玉门县城。靖逆卫最早设在康熙五十七年,乾隆二十四年合并靖逆、赤金二卫为玉门县。

  其实,这次蝗灾在六月初十就已经发现了苗头。据靖逆协副将达充阿报告,本年六月初十日,就听到靖逆上东渠湖南草滩中有了蝗虫,这些蝗虫离民田只有数里,中间隔着一道河,未伤田苗。当天,靖逆厅就官民出动扑杀,将未长翅并已生软翅之蝗虫扑灭,然后埋了。

  另外,安西卫城西五里许,亦有蝗蝻,不过为数不多,已经被扑灭,没有伤到田禾。

  从奏折中的情形来看,在敦煌、安西(今瓜州)、玉门三地几乎同时发现蝗灾,其涵盖了今河西走廊的西端。不过,甘肃各级部门对蝗灾非常重视,通过全民动员,官民动员,兵民动员,形成了立体性的疫情防控网络,将蝗虫扑灭在萌芽状态。

  另外,对后续灾情,其监督管理也很重视,吴达善的奏折中表明:通令附近各厅卫、地方文武官弁督率兵夫,竭力搜捕,务期净尽扑灭,倘至蔓延贻害,有伤田苗,定即严加问责。

  吴达善是清代名臣。瓜尔佳·吴达善(?—1771)字雨民,满洲正红旗人。乾隆元年进士,乾隆二十年,授甘肃巡抚,赴巴里坤督理军需,以劳赐孔雀翎。后来,为解决肃州到哈密之间的运粮难题,推行了新的政策,调动了民众的积极性。乾隆三十六年,调陕甘总督,曾安置过万里来归的土尔扈特部。

  这份奏折,大概是六月二十日后发出的八百里加急,两天后,即六月二十四日,乾隆皇帝就看到了此奏折。由于甘肃军民上下一心,吴达善安排得当,蝗灾处理得很及时,且后期监控措施有力。

  故而,乾隆皇帝才能在奏折上云淡风轻地批示:“知道了。”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王文元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15年青灯黄卷,揭开张家川马家塬遗址的神秘面纱

    下一篇:说陇史丨车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