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在西周以前,猫头鹰不仅是人们所崇尚的辟邪物,它更是殷商时代的重要图腾。在上古时期,将鸟类、兽类视为一个部族的图腾,对其顶礼膜拜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根据历史学者的推测,商朝人对猫头鹰就曾有过狂热的崇拜。由于猫头鹰具有昼伏夜出的天性、击而必中的本领,因此被视为战争之神。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而有商一代,女性作为军事将帅或巫师,频繁地为国征战、占卜祭祀,在商人看来并无不妥。妲己在纣王时代参政建言,与周文化的政治理念截然相反。有周一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的说法,和周武王的“牝鸡无晨”之说如出一辙。到了西周末年,又发生了幽王为褒姒“烽火戏诸侯”的事件,再次强化了“女性参政是红颜祸水”的观念。
利簋
岁星当位应伐纣
国家博物馆的“夏商西周展厅”内,摆放着一尊体量不大的青铜器皿。此物件,便是鼎鼎有名的“利簋”了。而利簋“牛”在哪里?因为它记录了历史课本上的一件重要往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那么这件利簋,又是如何来证明“武王伐纣”的呢?原来,利簋是西周时代最早的青铜器之一,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的临潼区,刻有铭文四行三十二个字,记载了周武王伐纣一事。这可是历史上最早记载这件大事的珍贵实物资料。
铭文内容大意是:周武王征讨纣王的时候,是在甲子日(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的大清早。这时,岁星(木星)当位。这就是说,征商时间是与岁星运行的位置相吻合的。到了这一天的晚上,周武王的军队攻克纣王的都城朝歌。“甲子日”牧野之战后的第七天,武王赐给利(人名)以金(青铜),“利”便用受赐之金制作了利簋。这件铭刻着“武王伐纣”史实的青铜器,早已被考古学界认定为西周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物。利用它,便可以将商周两代的青铜器款式区分开来。
实际上,比利簋稍晚一些的西周青铜重器,也收藏在国家博物馆内。这便是周成王(周武王的儿子,周公辅佐的小天子)时期的“天亡簋”了。
天亡簋有啥值得一看的呢?根据专家考证,这件器物制作于周成王时期,是目前所见西周早期的重要青铜礼器,因铭文中有“天亡又王”字样,因而被称为“天亡簋”。
“天亡簋”发现的时间是在清道光年间,出土地点则是在陕西郿县。至于“天亡簋”之上的铭文,记载的是周武王灭商以后于辟雍内的明堂为其父周文王与上 帝举行祭典,追述周武王在周文王等历代先王的护佑下灭商的成就,称颂了历代周王的功德。
话说武王“翦”商后,为了安抚其民,就命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留在殷都朝歌,并管理殷商遗民。为防止武庚叛乱,武王又封了邶、鄘、卫三个诸侯国,分别由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治理,以共同监管武庚。时隔未久,武王故去,幼子成王继位,周公辅政。管叔、蔡叔对此安排十分不满,便串通武庚反叛。为此,周公、召公以成王之命率军东征,一举荡平了朝歌,杀管叔、放蔡叔、贬霍叔,驱使武庚北奔。武庚跑到哪儿去了呢?
在首都博物馆内,收藏着一部分来自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及其它材质的文物,这些文物带有强烈的商文化特点。根据考古学家王光镐先生的分析,西周早期,曾经有过一种覆盖了整个燕山南麓京、津、唐地区的文化。这种文化最早发现于天津蓟县张家园遗址第三层,故被称为“张家园上层文化”。该文化遗址包括北京房山区镇江营、琉璃河,平谷区韩庄,顺义区牛栏山,以及天津市区与河北保定、廊坊、唐山等多地。大约在西周早期的时候,张家园上层文化中突然涌现大量商文化的因素。
武庚向北逃窜,会不会来到幽燕地区?从“张家园上层文化”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王光镐先生认为,当时商人在幽燕地区有着比别处更为牢固的民众基础,比如周初的顺义牛栏山蓟国贵族墓中,依然能看到商人礼制,因此武庚才把这里当作殷人最后的避难地。(高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何人不起故园情
下一篇:玉门关的千年变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