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华文脉   作者:佚名   热度:

  近日,张艺谋新电影《满江红》高调开机。

  据该片公示的备案,故事梗概是:“南宋绍兴年间,宰相秦桧率禁军赴边境,与金国会谈。秦桧宿当地大族宅邸。宅邸封闭,戒备严密,会谈前夜却现谜案。小卒张大裹挟其中,步步揭开谜底。谜案背后,一场义士铲奸的迷局渐渐展开。”

  从梗概看,又是一个“小人物+类型片(悬疑)+重大历史事件”的商业片,想拍好,难度不小:

  首先,在历史上,秦桧不曾率禁军赴边境与金国谈判,此设定几近儿戏。

  其次,两次“绍兴和议”均是金强宋弱,南宋属“乞和”,金国无需派“秘使”。

  其三,宋代笔记中有秦桧与金国“秘使”往来记录,真实性堪疑。

  其四,坚持“乞和”的是宋高宗,秦桧只是工具,这基本已是常识,如“义士铲奸”以此为大结局或反转,悬疑度不够。

  把小人物的故事放在大的历史背景中,是近年来常见的影视创作手法,如《长安十二时辰》《风起陇西》等,优点是代入感强,历史科普效果好。缺点是类型故事的套路不多,给人以重复之感。此外,为追求画面效果,细节上常有穿越,如果普及的都是错误知识,那就适得其反。

  希望《满江红》取得成功,也希望它能更准确地呈现历史。

  为何总是打不过金兵

  电影《满江红》的历史背景应是“绍兴议和”,即绍兴十一年(1141年),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约》,与北宋与辽签订的《澶渊之盟》比,三点不同。

  尊卑不同:南宋对金称臣,皇帝登基需经金国册封,而北宋与辽是“兄弟之国”,北宋是兄长。

  负担不同:据《澶渊之盟》,宋朝年付“岁币”绢20万匹、银10万两;《绍兴和约》则是绢25万匹、银25万两,负担明显增加。

  结果不同:《澶渊之盟》保证了120多年的和平,《绍兴和约》维持不到20年。

  《绍兴和约》是临时约定,双方都没打算长期遵守。南宋使臣郑刚中对金使说:“上国(指金国)于江南土地,恨不能尽取而有之,今所不取者,非是留作人情,力不足也。本朝自白沟(《澶渊之盟》约定的宋辽界河,在今河北省)以南,皆祖宗土地,旦旦有恢复之心,今所未复者,亦不是忘了,势未可也。”

  《绍兴和约》建构了南宋对金关系框架——军事落后,靠割地、赔款来维持。后来的《隆兴和约》《嘉定和约》均以此为蓝本。

  签如此丧权辱国的和约,因南宋皇帝面对两个敌人,一是金人,一是武人。中唐到五代,藩镇割据,社会动荡,“以文制武”成共识,且宋太祖靠叛乱上台,尤忌武人。名臣季陵曾对宋高宗说:“若刘光世、韩世忠、张俊者,各率诸将,同心而谋,协力而行,何所往而不克?然……各招亡命,以张军势,各效小劳,以报主恩。胜不相逊,败不相救。大敌一至,人自为谋,其能成功哉?”

  对金妥协,才能消除另一大敌——武人。

  宋高宗为什么猜防武将

  旧小说、评书、戏剧等集体营造出宋高宗软弱、昏庸、奢靡的刻板印象,其实宋高宗早年习武,能“挽弓至一石五斗”(相当于200磅的劲弓)。金兵首次围汴梁(1126年),19岁的宋高宗被派去当人质,因表现太从容,金人怀疑不是真皇子,将其放回。

  宋高宗早年勤政,专信秦桧前,“所用相凡十人,执政三十三人,然皆不久而去,规模数易”,连制定战略、指挥作战等,都亲自参与。

  宋高宗有俭德,曾说:“朕常日不甚御肉,多食蔬菜。近日颇杂以豆腐为羹,亦可食也。水陆之珍,并陈于前,不过一饱,何所复求?过杀生命,诚为不仁,朕实不忍。”宫中称得上大殿的建筑,早期仅一座,后期也只有两座,禅让后,未建新宫殿,而是住秦桧旧宅。

  上位后,宋高宗两次遭内乱:

  一是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五日的“苗刘兵变”,军阀苗傅、刘正彦借口太监谋反,劫持宋高宗,逼他将帝位禅让给3岁的儿子赵旉继位。好在四月一日便在吕颐浩、韩世忠、刘光世等大臣帮助下,夺回帝位。

  二是建炎三年(1129年)冬天,在浙江宁波时遇卫队叛乱,幸皇后吴氏撒谎,说宋高宗外出,才免于被活捉。

  这让宋高宗产生了宁可对金投降,也不能让武人叛乱的想法。

  宋高宗即位后,吴皇后“常以戎服侍左右”,王夫之说:“宋氏之以猜防待武臣,其来也夙矣。高宗之见废于苗、刘而益疑,其情易见矣。”对于手下将军,宋高宗会当面威胁:“若恃兵权之存,而轻视朝廷,有命不即察,非特子孙不飨福,身亦有不测之祸。”

  当“投降派”遇上“投降派”

  宋高宗看上秦桧,因无人可用。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宋刻本价值因何重于黄金?

下一篇:那“传奇角本”里有《长生殿》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