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现存较早的一幅“九九消寒图”,是明代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陕西刻印的《九九消寒之图》,画中为一蒜头形宝瓶,上插梅花一枝,计有花瓣八十一。梅瓶四周,画有自“一九”到“九九”阴阳二气转换和人们耕种聚饮风俗。如“二九”一图,寒林萧索,琼玉拥山,华楼上或有人对饮,华楼下游子徘徊于途:“凛凛寒风刮地来,冰花妆就玉楼台;银瓶注酒歌金镂,谁叹征人尚未回。”“八九”一图,农人鞭打犁牛耕田:“积润统消景物鲜,桃花未吐柳含烟,农人自此知春及,南佃耕开百亩田。”

  古人自有安然之心呼应四季,九九消寒图与诗,代表了天人合一、依时而动、物我合一的智慧,其形成原因可归结为:

  一是农业生产需要。受科技发展的限制,古代没有为农业生产提供的专业气象服务,人们只有通过记载“冬九九”的阴、晴、雨、雪及各种天象变化,来普及气象知识,预测来年收成,指导农业生产。

  二是寓教于乐。对幼童进行识字、写字和历史知识、自然常识的启蒙教育。

  三是娱乐消遣。与灯谜、酒令、对联等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画九、写九,实为高雅的文字游戏。

  四是熬寒盼春。在日历远未普及的年代,画九、写九,透露了人们熬冬盼春的无限期待之情。

  自打有了日历,老百姓日子“扯着过”,九九消寒习俗就渐渐消失了。

  冬至,“万物资始渐勾萌”,一阳来复,勾于春,萌于夏,黄钟应律,淑气回转,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将迎来又一回万物丰稔。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小寒料峭 年味渐浓

下一篇:大雪:藏养守静,烹雪煮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