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民俗文化 作者:佚名 热度:
霜降,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黄经为210度时为霜降。 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不是从天而降,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进入霜降节气后,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越来越频繁,东北部分地区早早就呈现出一派“寒风落叶”的初冬景象。
物候特征
一候豺乃祭兽。《逸周书》云:“豺不祭兽,爪牙不良”。霜降时节,豺狼开始捕捉猎物,它们会将捕到的各种各样的野兽,包括各种鼠类,排列在河的堤岸或旷野里,摆上几圈或几行,在古人看来就像在祭祀天地;二候草木黄落。霜降时节,天气逐渐寒冷,草木为保护自己,将多余的叶全部魂归泥土,以便度过严寒;三候蛰虫咸俯,咸,皆也,俯,蛰伏也,垂头也。此时寒气肃凛,虫皆垂头而不食矣,也就是蛰虫也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农事农谚
霜降是秋收的尾巴,许多农作物经受不住霜打,在霜降到来之际需要及时收割,否则就会受到霜冻的伤害。于是,一些农作物的收割以霜降为候。这点可以从农谚中看出,如“霜降不起菜,必定要受害”“霜降霜降,移花进房”“霜降拔葱,不拔就空”“霜降前,薯刨完”等。
俗话说“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在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夜晚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左右。到了这个时节,应注意添衣防寒。
霜降习俗
吃柿子
柿子是霜降节气最有代表性的果物。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诸柿食之皆美而宜人”“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能收”的品性,符合传统中医秋季收敛神气的养收之道,是与时令相称的佳果。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清嘉录》中记苏州赏菊活动说:“畦菊乍放,虎阜花农,已干盎(古代腹大口小的器皿)百盂担入城市。居人买为瓶洗供赏者,或五器七器为一台,梗中置熟铁丝,偃仰能如人意。或于广庭大厦堆垒千百盆为玩者,绉纸为山,号为菊花山。而茶肆尤盛。”另如《浮生六记》等书中也有赏菊之记载。
吃板栗
板栗一般是在秋季成熟,霜降期间也是板栗成熟的时节,这时候适量食用一些板栗,可以为人体补充充足的营养。《中国药膳学》记载:“板栗,味甘性温,具补肾气,强筋骨,健脾胃,活血等功效。”李时珍更是介绍了栗子的食用方法:“以袋盛生栗,悬挂风干,每晨吃十余颗,随后吃猪肾粥助之,久必强健。”
腌酸菜
腌酸菜是霜降节气的一件重要事情。因冬季较长,腌制便于储存的菜蔬及肉蛋以备冬日不时之需,这在过去的东北较为普遍。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载:“霜降后腌菜,除瓜茄、芹芥、萝卜、擘蓝、箭干白、春不老之外,有白菘菜者,名黄芽菜,乃都门之极品,鲜美不减富阳冬笋。”
关于东北酸菜的发明,民间有一则传说。在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远征漠北辽国时,完颜阿骨打的大妃, 亲自带领将士的家眷们为军队运送粮草。漠北的气候干燥,新鲜的白菜中蕴藏的水分,可以为士兵们弥补水分摄入的不足,因此,大妃对军粮中的大白菜非常重视。在运粮草的途中,一支辽军偷袭了送粮队。为了不使白菜落入敌军手中,大妃急中生智,将白菜全部扔进老百姓的水缸里,并用石头压上。就这样,白菜躲过一劫,但大妃和家眷们全部牺牲了。过了一些天,被大妃藏进缸里的白菜发酵,变成了味道奇特的酸菜,这也就是今天的“东北酸菜”。
酸菜可炖可炒,并且储存期长,能够吃到来年的开春儿,因此被认为是东北腌菜中最成功的冬储菜。
霜降养生
防秋燥
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深秋时节天气干燥,需要从饮食上加强调节。一是减少辛辣刺激物的摄入,二是尽量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芝麻、蜂蜜、银耳、梨、芝麻、蜂蜜、牛奶等。自制的银耳莲子粥、薏米粥、冬瓜海米汤等,也可以经常喝。
防秋乏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立冬丨天水清相入 秋冬气始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