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名人轶事   作者:佚名   热度:

  天宝三载(公元744年),王维买下宋之问的辋川别墅,在辛夷坞里静静看着辛夷落了又开,开了又落。这个少年时就名动公卿的天才,在红尘中安静地修成了诗佛。辋川,就是王维修心的世外桃源。

  那年王维四十四岁。而赵孟頫画《鹊华秋色图》的时候,是四十二岁。和王维一样,也已经历了世人对天才的膜拜和周旋官场的身不由己。

  秋色中的鹊华,是周密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秋色中的鹊华,也是赵孟頫再也无法回去的乐土。

  七百年间的人世流转

  《鹊华秋色图》卷上的跋文记录了之后的七百年间,它在人世间的流转,以及它和文徵明、董其昌、纳兰诸人的相遇。周密当然是第一任主人。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此图似乎到了一个叫君锡的人那里。

  1297年,杨载一段题于“君锡祟古斋”的题跋说:“君锡宝之哉。”似乎此时的主人是君锡。君锡是谁?也许是与元书法家鲜于枢有交往的杭州收藏家张君锡?这是周密生前最后一年,有可能因此,他将此画转送给张君锡。

  1329年,杨载题跋三十年后,与杨载同为元诗四大家的范梈也写了一段跋。跋文里说“今观此卷,殊胜于别作”,但何人所有、何处观之,都没有着落。其后一百多年,此图沉寂无闻。直到明正统年间,又再浮出人世。

  1446年,松江文人鉴赏家钱溥在画上题录了一段元人虞集的题跋,并注明题跋的缘由,是友人徐尚宾求他录入《鹊华秋色图》的。徐尚宾会是画主吗?可通览全图,并没有徐尚宾的收藏印章,不知此图到底落在谁家了。

  1557年,据传八十八岁的文徵明曾摹写《鹊华秋色图》,且此图确有其长子文彭的印章,文家是否曾短暂地拥有此图?不得而知。可知的是,与文家世代交好的大收藏家项元汴一定曾收藏过它。

  实锤就是董其昌。1582年,董其昌在项元汴家中第一次见到此图,二十年念念不忘。1602年除夕,项元汴的儿子项晦伯将《鹊华秋色图》带来给董其昌看,并允他收藏于戏鸿阁,自此,董其昌开启了跨越二十八年的五段题跋,大概是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写一段跋……

  1629年,董其昌第三次为《鹊华秋色图》题跋,这时他年75岁,说是“惠生携至金闾舟中获再观”——这个惠生,很可能是《鹊华秋色图》的新主人。不知何故,董其昌没有将此图长留在身边。早在1616年,明书画收藏家张丑就在《清河书画舫》的初版里言之凿凿地写道:(《鹊华秋色图》)今藏宜兴吴氏。

  1663年,徽州书画商吴其贞在《书画记》里说:山东胶州张若麟的儿子张先三将《鹊华秋色图》带来给他看,令他“观赏终日,不能释手”,而《鹊华秋色图》上确也有张若麟的印章。大概在晚明时的变乱里,这图由江浙流落到了胶州。《鹊华秋色图》最后一则题跋,曹溶题于双溪舟中,也说:“卷藏金沙旧家,今归胶州张先三。”曹溶还说:鹊华两山有灵,故使主人涉江千里,攫取此卷还其乡也。

  此后,据朱彝尊在《曝书亭记》里说,此卷落到纳兰明珠手里,并传给其子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在卷中散置印记,可惜未曾留下题跋。再后,大约为梁清标所得,并将它献给盖章狂人乾隆帝,画上那些密密麻麻、令人窒息的印章跋文都是这位乾隆帝的大手笔……

  七百年后,鹊华两山仍端立在黄河的两岸。而赵孟頫,也已成为人间一座巍巍的高峰。(任淡如)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东坡石头记

下一篇:从《渡海帖》看苏轼是如何渡海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