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名人轶事 作者:佚名 热度:
近日,汉文帝霸陵位置确定,引起广泛关注。汉文帝刘恒是古代圣君的典范,后世提到盛世、明君,言必称文景,似乎汉文帝天生就是一位圣明、仁慈、自律的完美政治家。然而寻诸史籍,文帝形象并非后世所言那般十全十美,他也会忧虑、害怕、不自信,乃至有些克制不住的私欲。只不过他从即位之初就戴上了厚厚的面具,把真实的自己隐藏了起来。那么,面具之后那位真实的刘恒又是什么模样?
一 皇位天降:吓坏了年轻的代王
汉孝惠帝刘盈死后,由于其子被认为是冒认的假儿子,身为刘邦诸子中最大的代王刘恒,突然被周勃、陈平等功臣拥立为新君。
刘恒七岁时就被分封出去,一直在太原安静地做代王,对长安并没有什么兴趣。这种政治上的谦退与寡欲,与其母薄氏有很大关联。薄氏当年以魏豹故妻的身份进入汉宫,偶然间被刘邦临幸后生了刘恒,之后又被冷落,刘恒被分封的那一年,落寞的薄氏跟着儿子去了太原。薄氏一生没有大的追求,只愿陪着儿子平平安安在太原当王。
汉高帝死后,戚夫人因当年受宠而被吕后嫉恨,惨遭人彘之刑,其子赵王刘如意也被杀死。薄氏谦退的态度,让母子二人逃过了吕后时代残酷的宫廷之灾,刘恒谦退的政治态度与这段经历不无关系。
所以当公元前180年京城使者前来请他当皇帝时,他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惊恐与怀疑。毕竟诸吕之乱刚刚平定,血腥厮杀过后,长安到底是什么样子?周勃、陈平这些老臣到底安的什么心?刘氏子孙又是什么态度?他一无所知,不敢贸然接受皇位。这时的刘恒,还是个普通人,所思所言所为都是本能反应。但也是从这时开始,刘恒的形象包装开始了,刘恒自觉或不自觉发生变化,向后世史书上那个面目模糊的圣君形象靠近。
刘恒从太原出发,到达长安郊外,发生了一件颇有转折性的小事。周勃、陈平等平乱功臣到渭桥迎接新君,太尉周勃突然到刘恒车驾前行大礼,请求借一步说话。周勃意图简单粗暴,要抢在众功臣之前把皇帝玺符送给刘恒,求一个头号拥立功臣的政治资格。刘恒当时年仅二十三岁,正是年少轻狂、容易热血上头的年纪。普通人在这个年纪遇到这种事,大概率会亲自下车扶起周太尉,热情地问候之、感谢之、询问之。
但他已非普通人。代王中尉宋昌当即阻拦,说:“所言公,公言之。所言私,王者不受私。”
1999年首播的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就化用了这段典故。康熙驾崩后,十七阿哥求见新即位的雍正帝,邬思道拦了下来,说道:“若是公事就找张廷玉处置,若是关防就找十三爷,若是私事,天子没有私事。”电视剧化用,说明这一反应实在经典,掐准了藩王向君王身份转变时最准确的点。
作出准确反应的是宋昌而非刘恒,但在史书语境中,宋昌作为刘恒臣子,其反应自然是刘恒政治意志的延伸。宋昌反应得快,刘恒学得也快。周勃当众跪献天子玺符,刘恒有样学样地说:“至代邸而议之。”功臣们早已定调,还需要再说吗?但刘恒在众目睽睽之下,不进皇宫而要先进代王旧邸“商议”,众功臣只得面面相觑。
从不知所措到打太极,刘恒从这一刻起,正式转入皇帝状态了。
二 收拾功臣:问鬼神只因内心忧虑
《史记·陈丞相世家》中记载过一件汉文帝与大臣召对的事。汉文帝问右丞相周勃:“天下一岁决狱如何?”周勃答:“不知。”又问:“天下一岁钱谷出入如何?”周勃又不知,惭愧得汗流浃背。
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同样的问题,陈平应对得很巧妙,决狱是廷尉的职责,钱谷是治粟内史的职责,这些小事去问他们好了。丞相是辅佐天子管理大事的,管好众臣就行。文帝连连称善。周勃自此之后请辞右丞相,汉文帝允准。
这件事发生在汉文帝即位不久,表面上看是君臣之间抖机灵,大老粗周勃斗不过皇帝和陈平,弄得狼狈不堪。但背后大有文章。丞相不管具体事务,这是稍具政治常识的人都明白的。文帝以此拿捏周勃,背后有更深的目的。此事过后不久,文帝借口长安城中列侯太多,导致京师供应压力增大,暗示绛侯周勃带头离开京师,到自己的封地居住。离开京城,意味着远离最高权力,周勃一百个不愿意,但又无力反抗。
周勃回到绛县后,再次被打击,文帝将其下狱论罪,扣了一顶谋反的大帽子。周勃花了大钱疏通国舅薄昭,在薄太后面前求情才免罪出狱。当年那位将百万之军、杀诸吕定社稷的周大将军,不由得哀叹今日才知狱吏之贵。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文景治世流风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