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深度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作者:佚名   热度:

  阅读是学生使用英语的重要方面,更是考试中分值比例占得最多的部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就成为现代英语教学中的重头戏。那么,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新教材摆脱了传统的逐字逐句分析课文、死抠语法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探讨,逐步形成了“导(Presentation)+读(Reading)+练(Practice)”的教学模式。“导”是为了感知教材,“读”是为了理解教材,“练”是为了巩固和运用知识。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的实质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深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课教学也应遵循这种规律。一般来说,要经过四个

  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

  一、导入――感知教材

  这是知识的输入阶段。学习主要是掌握书本知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了理解和掌握这种知识,学生必须有感性认识做基础。如果学生的感性认识丰富,表象清晰,想象生动,理解书本就比较容易。反之,如果学生没有必要的感性认识,他们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将生吞活剥,食而不化。为了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做好阅读前的导入工作,即激思。

  1.设置情景,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读的需要,带着目的去读。阅读是对书面信息的理解和吸引,是受一定的目的或需要支配的。因此,我们可以在阅读之前首先提出5w问题,即who,when,where,what和why,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2.谈论有关的话题,或出示有关的画面、实物等,唤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阅读对象背景的了解,同时也可放松读前的紧张心理。例如,文章中提及水果、蔬菜、小米等实物或地图等,我们可以事先展示这些物品或图片,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展示一段影片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所要学的阅读课文。

  3.帮助排除可能影响学生理解的生词障碍。可以用以旧联新的方法学习有关生词、短语,也可以事先展示课文中对于学生来说较难的字词句,让学生先理解这些难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对课文就不会感到困难。活动的意义在于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准备状态,带着目的和愿望去读,充满信心去读,变被动式阅读为主动式阅读,也有助于培养阅读技能,提高理解能力。

  二、读――理解教材

  这同样是输入阶段。理解教材是一个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的辩证过程,学生对阅读对象有了感性认识,就给理解教材奠定了基础。阅读的种类可分为下面三种。

  1.粗读(面式读法)。粗读即粗略地阅读全篇。这是为掌握文章大意或为侦查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所用的方法。

  2.跳读(点式读法)。这是一种为寻求特定细节,放弃大部分无关内容,只注意某一点或几点的阅读方式。

  3.细读(线式读法)。细读即详细、逐行地阅读,以掌握全部内容甚至分析语言特点等。

  阅读理解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对课文进行多层次的阅读。阅读课教学一般经过下面几个层次。

  第一步:略读或粗读(Skimming),布置任务(理解大意)粗读检查。

  第二步:精读(Intensive Reading),布置任务(抓细节/找主题句/猜词义等)按具体任务要求去读检查。

  第三步:熟读(Proficient Reading),布置任务(详细理解全文)细读并划出段落、重点和疑点检查。

  第四步:研读(Study Reading),布置任务(反复阅读课文,反复思考)研读(力求从所读内容中受到启发,活跃思想,创造性地对待课文所提供的知识和结论)检查。

  最后:小结(Conclusion)。

  检查的方法包括配对、多项选择、正误判断、Yes/no和Wh-问题、完形填空、信息转换等。

  以上阅读理解的几个层次经过“读议再读再议”的往复以及“整体理解+局部理解+整体理解”的过程,给学生提供了阅读的宏观意识,强化了学生的信息能力,为巩固和运用知识打下了基础。

  三、练――巩固知识与运用知识

  这是输出阶段。学生在理解教材后,为了牢牢记住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需要做多种形式的训练,使知识在记忆中的痕迹得到强化,形成牢固的联系。但学生理解掌握了知识并不等于会运用知识,不等于形成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要使学生从理解概念、掌握理论到运用知识于实际,形成技能、技巧,单靠动脑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是不够的,还要引导学生动口、动手进行实际的练习或操作才能达到。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是在反复练习中,从最初的不会、不准确、不熟练到比较会、比较准确,逐步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要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技能、技巧,不仅要注意练习的数量,而且要提高练习的质量,改进练习的方法。

  1.问答――就课文提问题。提问可以是记忆性问题(答案是课文中现成的,记住就能回答)、理解性问题(答案在课文里,但不一定是现成的)、应用性问题(答案要求应用课文中的知识或新的语言知识)、创造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其创造性)、评价性问题(答案要求学生表示个人观点,发表不同意见)。如教Book 2A Unit 5时,可以设计如下问题。

  (1)记忆性问题

How many countries make up of the UK?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largest island?

  (2)理解性问题

Why is it of great value to record and teach local languages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3)创造性问题

Is it possible to swim from the European mainland to England?Howfar is and where would be the best place to do so?

  (4)评价性问题

What kind of places would youlike to travel if you have time and money some day?Why?

  2.复述课文。这是课文教学较常用的以内容为中心的练习之一,可用来独自训练,可由引导式复述逐步进入自由复述,引导方式有提纲、关键词、图表及图画。复述要防止背说,启发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文内容上。

  3.采用角色扮演、双人或小组活动,教师为参加者配角色,设置情境,让他们身临其境。如在教课文SEFC Book 2B Unit 5时。在学习了如何描述家乡的风景之后,我把学生分成几组,让他们分别扮演导游和游客。这样更能活跃课堂,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学会如何描述一个地方。

  总之,要全面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需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及想象力,提高总的文化素质。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实践为基础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练,通过一系列阅读培养学生读的技能。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孩子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下一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六种方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