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原标题: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李高强 陆怀平
6月26日,2023年“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职业教育分盟年度工作会议暨分盟论坛在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举办,为分盟成员单位在职业教育“引进来”“走出去”方面搭建了一个高质量的交流平台。作为职教分盟秘书长单位,学校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职教分盟是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的必然要求,也是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关于打造“一带一路”文化高地和国家向西开放职教高地的工作安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独特优势,创新实践“中文+职业技能”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路径,招收培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67人,为“走出去”企业本土化培训职工624人。学校被教育部遴选为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这种多主体、多层次、多类型的联合办学模式,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境外办学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建设海外人才培养基地 培养本土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联合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塔中矿业有限公司成立塔中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中心以独立法人身份完成税务注册,取得法人登记证书和法人税务识别号,获得外事审批权,取得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中心下设“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塔吉克斯坦考核评价中心,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考核、评价工作。
联合培黎职业学院、甘肃金味德拉面文化产业集团、新西兰培黎实训基地成立海外首个兰州牛肉拉面研学体验培黎工坊——新西兰培黎工坊,促进牛肉拉面产业和文化“走出去”。联合巴基斯坦信德省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局、唐风汉语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巴基斯坦米蒂·塔帕卡省立技术学院成立“中文+职业技能”中心,推广“中文+职业技能”项目。目前,已为巴基斯坦安格鲁煤矿公司培养员工294人。
创新海外人才培养模式 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针对塔吉克斯坦珠宝行业人才紧缺状况,学校联合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开展“2+2”“珠宝首饰设计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在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学习汉语和专业基础课程2年,在兰州资环大学学习专业技能课程2年)。根据“走出去”企业实际需求,联合塔中矿业有限公司开展“1+1+1”学徒制留学生培养(第一年在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学习汉语课程,第二年在兰州资环大学学习专业课程,第三年在“走出去”企业岗位实习1年)。目前,已招生10人。为帮助“走出去”企业降低人力成本,加快企业国际产能合作进程,学校为多家“走出去”企业开展中短期本土员工技能培训。
同时,学校注重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选派2名教师赴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孔子学院任教;联合塔吉克斯坦冶金学院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获塔吉克斯坦教育部批准应用;为塔中矿业有限公司制定工种培训标准11项,编写培训教材11部;自主开发的19门英文版跨境电商课程,被巴基斯坦信德省技术教育和职业培训局采用,并在下属6所高校推广使用;针对“走出去”企业本土职工培训开发的3本中俄双语工业汉语教材被选为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
搭建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促进中外人文合作交流
学校牵头成立“一带一路”高校联盟职业教育分盟,先后组织盟内成员单位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课题研究,参加国际中文教师培训,对接国际合作交流项目,为分盟成员单位“走出去”国际化办学搭建平台。牵头成立甘肃省大学生海外就业服务中心,已推荐甘肃省职业院校80余名学生赴国外就业。发起成立兰州牛肉拉面国际联盟,联合金味德餐饮有限公司为新西兰、日本等海外牛肉面企业开展员工培训,输送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兰州牛肉拉面综合型人才,助力兰州牛肉拉面走向世界。定期举办“教育援外”项目、“汉语桥”项目和“国际中文日”系列活动,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文化互鉴搭建桥梁纽带。学校先后获批教育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11个、资助经费211万元,项目数量和经费数额均居全省职业院校前列。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