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我国智库建设快速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当前正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专业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题中之义
智库研究是高度专业化的创新活动,需要专业化的机构、平台、网络、团队、方法,更需要打通专业化成果应用的渠道,形成稳定的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智库数量迅速增加,涵盖经济、社会、政治、科技、教育、法治等各个领域,在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从支撑智库专业化发展的要素看,我国智库建设卓有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有效的制度安排。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要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近日,《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就“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明确要求。我国智库建设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注重提升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产生原创思想、解决中国问题,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制度安排。智库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载体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我国整体研究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顺畅的供需对接机制。智库的基本职能是服务宏观决策,这就要求智库建立与决策部门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目前,国家高端智库各试点单位与有关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直接对接机制。决策需求与咨询研究、对策研究有机衔接的机制初步形成、不断完善。
专业化的机构和人才队伍。智库所面对的问题大都来源于决策实践,其研究成果也要回到决策实践中去,在战略、对策、政策的维度产生影响。因而,智库需要有其学科和学术基础,同时要有组织多学科多领域研究人员共同攻关的能力。这就要求研究人员具有跨学科的知识背景、综合性复合型的驾驭问题能力,既需要“专深”的学科基础,又需要“广博”的政策视野。
清晰、可操作的标准规范。从智库研究选题、研究过程,到成果质量、人才评价,都需要构建明确的价值导向和标准规范,为智库专业化发展提供评价导向和依据。以智库成果为例,需要进一步明确智库产品的性质、类型、特征,进而设定不同类型成果的评价标准。
科学的理论方法。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研究成果的实践性,决定了智库理论方法的重要性。从专业化走向科学化,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智库理论方法体系以及创新解决具体领域问题的方法工具箱,是提高智库研究质量的必经路径。
广泛的国际链接。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迫切需要发挥智库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广泛的国际链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提出有益于世界发展、文明进步的解决方案。
科学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关键之举
智库研究本身是一门科学,需要基于共识性、专业性、规律性的研究范式,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践探索,提高研究的科学化水平。这将是一个“理论探索—应用实践—理论创新—实践深化”的长期迭代过程,也是“研究范式—理论方法—学术体系—科学共同体—期刊载体—人才培养”六位一体的融合发展过程。
智库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共生的复杂系统,牵动着跨学科、跨领域的问题场域和知识体系,需要创新研究方法、开发技术手段、创立研究组织模式。结合近年来中科院战略咨询院开展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的具体实践,我们提出了智库DIIS理论、智库双螺旋法、智库双螺旋法的“十个关键问题”和“四层模型”,持续推进理论创新,指导实践,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智库工程,如科技支撑西部生态屏障战略研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战略研究、“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问题研究与规划研究等。
智库双螺旋法将智库研究视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将科学性贯穿于其研究导向、研究过程与研究逻辑中,对智库研究范式进行系统思考,不仅为智库问题研究提供了富有操作性的思路,而且为促进智库研究从经验式向科学化、从零散式向系统性、从随机式向规范性、从偏学术型向学术实践型、从静态向稳态、从学科单一向融合、贯通转变提供了方法路径。
学科化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必由之路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凝心聚力办好职业教育
下一篇:作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贡献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