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过去10年,我国职业教育从“层次”走向“类型”、从政府主体走向多元参与、从规模扩张走向内涵发展,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了优质人力资源支撑,大有可为的职业教育舞台越来越宽广。

  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10年间,职业教育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更强。面向市场、服务产业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功能,也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策略。教育部两次调整专业目录,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主要依据,淘汰落后专业108种,升级和补充专业1007种,更新幅度超过70%。目前,全国职业学校共开设1300余个专业和12余万个专业点,基本覆盖了国民经济各领域,使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与需求结构变迁更好地对接起来,有力支撑了我国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现代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一线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毕业生。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2021年高职学校招生557万人,相当于10年前的1.8倍;中职学校(不含技工学校)招生489万人,招生规模企稳回升。中高职学校每年培养1000万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技能人才。与此同时,国家先后出台《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职业院校全面开展职业培训 促进就业创业行动计划》,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全国1万余所职业学校每年开展各类培训上亿人次,在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的高职院校中,141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5000人/日,86所学校年培训量超过10000人/日。职业学校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并重的职业教育办学格局基本形成。

  校企合作不断深入推进,呈现多样化格局。全国组建了150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联盟),涵盖了企业、学校、行业、科研机构在内的4.5万余家成员单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75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全国培育了3000多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试点建设了21个产教融合型城市,构建起以城市为节点、行业为支点、企业为重点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在“土地+财政+税收”政策激励下,职业学校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2.49万个,年均增幅达8.6%,现代学徒制试点覆盖1000多个专业点,惠及10万余学生(学徒)。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融通,也使学生成才路径更畅。“一方面,引导青少年树立技能报国之志,全国4500余所职业学校支持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和职业启蒙教育,辐射中小学近11万所,参与人次超过1500万。另一方面,加快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为中职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提供更适合的多样化发展机会。”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如是说。

  职教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作出顶层设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职教教师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今年,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对职教教师队伍建设作出规定,为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建设高质量职教教师队伍夯实法治基础。可以说,职教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制度在逐步健全,治理体系基本确立。

  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全国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规模从2012年的111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29万人,增幅为17%。从年龄结构看,中职学校50岁以下专任教师占比将近80%,高职院校此项占比83%,中青年正成为职教教师队伍骨干力量。从“双师型”教师在专业课教师中的占比看,均超过55%(中职56%、高职专科59%、高职本科59%),达到了占比过半的要求。从学历结构看,中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4%;高职学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9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占比41%,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专任教师学历不达标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启动实施国家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起了“国家示范引领、省级统筹实施、市县联动保障、校本特色研修”的四级培训体系,遴选确定一批国家级职教教师、校长培养培训基地。据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2012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培训经费53亿元,带动省级财政投入43亿元,有效支撑了5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工作。

  “2022年,启动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着力打造一批能够发挥高端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的培训项目,为各地各校打造样板。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重振“县中”十人谈

下一篇:“双减”后首次高考,作文题体现哪些新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