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第2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这届年轻人读书有多狠”被挂上了热搜。
除了“更爱读书”的主观原因,这里面也有客观条件使然,比如疫情使得人们居家独处时间变长。此外,数字阅读、听书等新型阅读方式的兴起,也让读书变得更加便捷、自由。但这同时向人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到底该怎样定义“阅读”?用手机刷网文或者看漫画,算不算阅读?通过音视频节目“速读”一本名著,算不算把书给“读”了呢?
很少有哪种日常行为能够像阅读一样,在古今中外都备受推崇。这或许是因为,人类渴望脱离蒙昧,以智识推动进步,以经验丰富阅历,而阅读是获取新知、拓展生命广度最为便利的方式之一,“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又或者,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抵抗世俗的姿态,意味着不愿淈泥扬波、蹉跎时日,而是沉下心来思索和审视,以此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对过去的读书人来说,“书籍是随身携带的精神圣殿”。而在今天,阅读被许多人寄予了在信息洪流中摆脱焦虑、于风云变幻中栖息身心的厚望,但不能忽视的是,当技术发展给阅读带来便利之余,也存在着与阅读原本承载的价值背道而驰的隐患。
当人们使用阅读软件,平台往往会利用大数据为用户进行画像,不断根据其兴趣爱好精准推荐,有可能读了几十部小说,看的还是同一类故事;当越来越多的工具试图“帮助”人们提高阅读效率时,殊不知这些精神“速食”也让原作的营养白白流失。用半个小时说完《红楼梦》故事梗概,如何传达出那些藏在桃花流水间的百转千回,那些锁在朱门深院中的雅趣、荒唐与空寂?看专家学者谈论历史或者经济,但少了独立思考的过程,又怎能将头脑打磨得更加敏锐?在通勤路上听完一本《人类简史》,要是当作背景音乐而不入心,那么所谓的利用碎片时间“阅读”,恐怕只能沦为自欺欺人的笑话。
需要指明的是,笔者并不认为,阅读纸质书籍就一定优越于数字阅读,无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其目的都是为了“开卷有益”。在“全民阅读热潮”面前,有必要保持充分的冷静和自省,警惕新型阅读形式大于实质。若忘记了阅读的初心,被新技术的“福音”所束缚甚至奴役,最终只能是沉湎于“无效阅读”所带来的虚幻满足感中一无所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为大学生就业之惑开“药方”
下一篇:艺考不“易考”,怎样走顺升学路?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