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每逢岁末年初,社交媒体上关于新年运势预测的推送就格外火爆。为了在新的一年恋爱顺利、升职加薪、学业有成,不少年轻人希望通过卜卦、占星、看手相、塔罗牌等方式“转运”。“转运”的成本可着实不便宜,“588元测一次流年运势,688元秒一个太岁符”……运气真的可以预测和扭转吗?为什么“算命先生”说的话好像“有点准”?人们在岁末年初借助占卜、算命分析来年运势的行为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心理学原因?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王葵说,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容易相信命运的存在,比如现实生活中遭遇了巨大挫折,希望尽快走出生活的低谷,或者在一些无力改变的重要事情面前感到力不从心等。在这些状态下,人们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很渺小,从而迫切希望得到外界力量的加持。而在新旧交替的时刻,人们更想展望未来,不仅是岁末年初,当换了一份新工作,或者到了生日那天,也会对未来抱有更多期待。这两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人们就更可能在岁末年初求助于占卜算命。
算命是一种迷信活动,然而很多人算命后却感觉“算命先生”说得“挺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王葵说,这是因为“算命先生”会利用人们关注点的不同,讲一些模糊而笼统的话,并且根据生活经验,借力打力。
王葵举例说,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算命先生”通常不会说具体的时间和事件,比如不会说“明天您的上司就会接纳您的方案,并且可能因此给您升职或者加薪”,而更可能会说“你命里有贵人相助”。
王葵解释说,“贵人”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愿意支持我们的领导或前辈、在学业上指点过我们的恩师、在工作中默默支持我们的同事、在人生艰难时刻陪伴着我们或者给出关键建议的人都是“贵人”。因此,如果不加时间的限定,那么“你命里会有贵人相助”这句话基本上可以套用在每个人身上。类似的话还有“你明年很可能会遭遇一些挫折”。王葵说,事实上,不仅“明年”,我们在生命中每一年都会遭遇挫折,正如那句“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此外,“算命先生”还会说一些关于个性特征或者内部状态的笼统描述,比如“你有时候觉得自己心太软”“你是一个比较善良的人”等。王葵说,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很善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可能更多在于如何定义善良。有些时候,人们哪怕明知做了一些不善良的事,也会认为自己是由于形势所逼、迫不得已或者有苦衷、有隐情。
王葵在给学生讲课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她选择了一些非常适用于20岁出头的年轻人的话,每读出一句,就请学生来判断说得准不准,觉得准就举手。比如:“遇到喜欢的异性,你往往不能很从容地表现出自己的魅力”“有时候你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不安”“有时候你觉得被人理解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超过95%的学生都会一直举着手。
王葵进一步指出,就算命而言,一些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听者选择信哪一方面,其实跟自己当下的状态有关。比如“虽然可能会经历很多的困难,但是见到光明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句话,当下比较消极的个体,可能更关注前半句 “遇到很多困难”,而忽略了后半句;而当下比较积极的个体,更可能关注到后半句 “见到光明”。
此外,当一个人去找“算命先生”的时候,往往并没有打算掩饰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很容易说出自己的担心和真实情况。王葵举例说,如果个体说出了“医生建议给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建议回家度过最后的一段时间”,那么“算命先生”就很容易跟一句“是该准备后事的时候了,不是这个月,应该就是下个月,再拖也不会太久”。这就是“算命先生”根据生活经验,采用的“借力打力”的手段。甚至有时候,他们说出的一些话,可能是结论而不是预测。当一个满脸愁容的女士去跟“算命先生”说自己的儿子谈了5次恋爱都不顺利的时候,“算命先生”就很容易接上一句“他在姻缘上有关要过”。“其实这时候,‘算命先生’所做的都谈不上是预测,仅仅是换一句话说出求助者已经发现的事实。”王葵说。
王葵表示,这两年,每个人的生活都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而且我们还不知道疫情究竟什么时候结束,在这种状态下,出现一些焦虑、困惑或者迷茫的感受是正常的,尤其是那些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个体。“在情绪非常低落的时段,偶尔去查看一下算命的网站,或者花一点小钱算算命并不会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后果。但是,如果有人利用你当下的焦虑、不安和迷茫,告诉你,如果你愿意花费几千、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他就能在三五天内通过某些方式逆转你的命运,那你最好不要相信,无论他的大旗上写着占卜师、算命先生、命理大师,还是心理咨询师。”王葵说。(高源对本文亦有贡献)(记者 夏瑾)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下一篇:名校毕业生去哪儿就业
相关推荐
- 课后托管班招生火爆 孩子喜欢的托管生活什么样?
- 各国都是几月份开学:留学新人须知——各国开学时间全汇总
- 开学季,看看国外的熊孩子开学第一天怎么过?
- 名目繁多的兴趣班、集训考级撑起的暑假快乐吗?
-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 “板凳男孩”方宇翔:没有腿一样军训与“奔跑”
- 探索“走出去”办学新路径
- 小心这些涉中小学的招生“套路”
- “大班授课”变“小组研学” “爆款”思政课背后“流量密码”
- 海归求职 更看重什么?
- 教育部:教育对外开放呈现新格局
- 26万海内外青少年“用英语讲中国故事”
- 巴基斯坦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传统佳节
- 访早稻田大学 追寻红色足迹
- 非遗保护专业和学科建设的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