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周小新的担忧也是国家改革的方向。11月19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努力消除就业歧视。在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中,不得设置违反国家规定的有关歧视性条款,不得将毕业院校、学习方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等作为限制性条件。

  秦春生表示,近3年来,不仅同学们对于专硕的报考热情高涨,用人单位对于专硕毕业生的满意度和需求度也在明显提高。“这几年,同学们和老师们都反映专硕特别好就业。以我们的教育硕士为例,学校要求教育硕士生在第一学期每个月都集中一周去一线中学进行教学实践,之后还有8周的教育实习。学生毕业后很多中学抢着要,很多中学校长发信息给我说对学生们特别满意,因为基本功扎实,学科素养高,立刻就能上岗,来了就能讲课,有潜质和无限发展空间。”

  “因此,我能体会到整个社会对专硕看法的转变。我认为,只要学校重视了,培养质量提升了,就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形成良性循环。”秦春生说。

  学硕与专硕应“各司其职”

  事实上,学硕和专硕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上、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学术硕士是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定位,重视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专业硕士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实践教育与应用能力。

  任静就读于宁夏大学,目前大四,为了提升自己未来的求职竞争力,她决定报考中央民族大学的学科语文专业硕士。

  “听周围一起考研的同学讲,很多学校的学硕确实是缩招了,但我报考的这个专硕扩招了。”任静说,“专硕扩招是好事,会培养更多、更好、更专业的实践型人才。就拿我们专业来说,培养的是语文老师,在新课改等教育政策发布之后,就更要求一些教师在实践中适应新的环境,面对新的挑战。”

  任静认为,学术型硕士则培养的是学术精英,“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真正热爱并执着于科研的也就一小部分,现在很多人读完学硕还是存在就业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学硕比起专硕可能没什么优势。”

  “其实不管扩招缩招,还是能力最重要,成绩定胜负。”任静说。

  不少专家表示,学硕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专硕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两种硕士类型应各司其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赵世奎表示,改革开放初期,在我国刚开始研究生教育时,学术硕士事实上承担了一部分博士生教育的功能,是培养高校师资、培养高端人才的主要力量。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术硕士的定位和功能做出适当调整是必然趋势。

  “未来,特别对基础学科,学硕的定位更多是读博前的一个过渡性学位,是为博士教育储备生源。从这一角度讲,学硕的总规模可能不再需要大的增长,但在学科结构上势必会作出调整。其次,从教育本身来讲,大多数人才经过专硕的培养进入社会发挥才干是合理的。”赵世奎说。

  朱晓宁表示,为了更好地让人才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分类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把研究生学位划分成专业型和学术型,有利于国家从理论研究、产业实践等不同方向培养人才。”他认为,强调分类培养的同时,需要开展分类选拔,才能促进分类培养达到目标。

  之所以如今仍有人对专硕的含金量有所担忧,赵世奎表示,首先是因为仍有些学校由于师资水平、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导致专硕成为“缩水版”的学硕,培养过程和培养质量没有达到预期。但近年来朱晓宁观察到,“不仅国家对专硕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单位也在下大力气提高专硕的教育质量,例如,很多高校的研究生院都设立了专门的专业学位教育办公室。”

  “另外,所有层级的教育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体现在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硕培养,也体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专硕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认可。”赵世奎说。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实习生 苏菁菁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大学生“小组讨论”为何令人烦恼

下一篇:为何改?怎么评?啥影响?——185个职业取消国家资格认证热点追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