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编者按: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网《“两会财经眼”》系列报道聚焦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从经济目标、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等角度,集中采访一批代表委员、权威专家、行业领军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了今年工作重点的第一条,足见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而提振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多位专家学者及消费领域从业者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提振消费要增加居民收入提振信心,做好民生保障提升预期,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意愿,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消费体验,让居民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

  增收入保民生

  让老百姓能消费、敢消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消费是商品实现价值并满足人们需求的过程,也是国民经济循环和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能力的提升最根本的是增加居民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表示,老百姓的消费意愿首先是基于好的预期,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尽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比,增强老百姓消费的底气。

  增加居民收入,首先要稳定和增加就业机会,有就业才能有收入。过去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0多万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新增就业的目标定在了1200万人左右。

  截至2023年1月,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达1.14亿户,约占市场主体总量三分之二、带动近3亿人就业。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罗文在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上表示,要千方百计帮助个体工商户发挥优势、融入市场,让个体工商户这个“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助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如智能楼宇管理员、互联网营销师、农业数字化技术员等一大批新职业涌现出来,人社部发布的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净增了158个新职业,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基础。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其中对住房保障、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以及生育支持等都有提及。

  五年来,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每年都保持在4%以上,学生人均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等,将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

  消费复苏进行时

  熟悉的烟火气回来了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稳定大宗消费,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

  在1月份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环境、消费秩序改善和居民消费能力、消费意愿增强,相信今年的消费恢复会有较好的势头,将会带动整体经济的运行好转。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农历同期增长27.8%,一些商圈人流熙熙攘攘,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

  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截至3月8日,全国快递业务量达到200.9亿件,突破200亿件仅用67天;全国每天有1亿件快递包裹在农村地区流动,促进城乡商品流通、拓展农村消费。

  俏江南CEO杨秀龙表示,今年以来明显感受到餐饮消费正在复苏,门店的上座率、营业额比去年同期都有明显上涨,集团餐饮业营收相比去年同期上涨24.7%,相比2019年上涨1.9%,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门店都出现了包间预定紧张的情况。

  中国烹饪协会会长杨柳表示,餐饮业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重要领域,新的一年尽管面临挑战,但相信餐饮行业将加快向好恢复。

  促进消费高质量发展

  新场景、新业态、新技术催生新需求

  消费升级的定义起了新变化,消费者花钱变得更理性,消费升级的要求变为更多的个性化和高品质。由新场景、新业态和新技术驱动的高质量新供给正在催生着新需求。

  近年来,中国免税经济产业发展迅猛,而我国免税产业起步较晚,机制模式等环节仍待提升。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消协报告:农村消费环境总体表现良好 仍面临五方面问题

下一篇:新款降价!大众加入电动车价格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