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2023年5月18日至19日,中国-中亚峰会在西安举行。百花齐放,礼乐和鸣,中亚各国元首在唐风古韵中,感受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包容四海的雍容气度。

  中华文明自古就以开放包容闻名于世。从历史上的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近代以来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再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文明同世界其他文明互通有无、交流借鉴,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与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塑造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品格特质——

  西藏根培乌孜山南麓的哲蚌寺,气势恢宏。2021年7月,在西藏进行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

  “宗教的发展规律在于‘和’。任何宗教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同所在社会相适应,这是世界宗教发展传播的普遍规律。藏传佛教的发展,要有利于人民生活改善,有利于社会稳定。宗教要和顺、社会要和谐、民族要和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一个“和”字,道出了中华文明不断衍生发展的内在逻辑: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中华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

  2000多年来,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先后传入中国,中国音乐、绘画、文学等也不断吸纳外来文明的优长。中国传统画法同西方油画融合创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徐悲鸿等大师的作品受到广泛赞赏。

  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的中华文明,在学习、消化、融合、创新中一脉相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宽广的胸怀拥抱世界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

  站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全新视角,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是大国的胸襟与气魄,也是顺应时代、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

  “在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的今天,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郑重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贡献新的强大智慧和力量。

  以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走进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洞库拱顶的飞天壁画,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欣赏。这一作品选取敦煌壁画中的传统飞天形象,融入现代美学元素创作绘制而成,呈现别具一格的东方美学韵味。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大放光彩,成为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充分释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见证。

  中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在新时代,秉持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中华文明正为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是中华文明生动多彩的画卷——

  北京冬奥盛会惊艳世界;大唐芙蓉园梦回千年;北京中轴线、京杭大运河等一大批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绽放时代新韵……千古文脉一华章,今天中华文化更加蔚为大观,中华文明更加光彩夺目。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这是中国人在2000多年前就认识到的道理。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生动描述人类文明多样性的宝贵价值: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新华社权威快报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

下一篇:疏源浚流 与古为新——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系列述评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