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古典文献研究室主任刘宁建议设立古典文献学一级学科,将古籍整理研究、古籍保护修复、古籍编辑出版、古籍数字化、古籍普及传播等各环节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统合起来,进行古籍人才的全过程综合培养。同时在各级项目申报、成果评奖的学科设置中,单独设立“古典文献学”门类,统一组织评审,使古籍成果得到客观公正评价。

  “国际传播”再入报告 走出去要增强实效

  “国际传播”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具体表述为“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相比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有所改变,一方面体现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

  值得注意的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这部分的篇幅较以往有所增加,而且独立成段。“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与《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增强走出去实效”都对出版传媒业未来的走出去相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对此,林丽颖建议,一是用好国际书展平台。特别是“家门口”的走出去平台BIBF(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和海外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做好出版走出去工作,靠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要珍惜国际书展提供的面对面交流机会,与国际出版业界的友商们重见重逢,共商合作。二是注重以数字化推动国际化。近3年来,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出版在内的各个领域。我国出版业近年来在融合发展方面取得新成效,要注重将这些融合创新成果应用于走出去的各项工作中。比如,按需印刷技术己经被验证,能够有效解决我国图书海外销售时遇到的物流、仓储、到货不及时等传统难题,需要全行业共同推动、应用实践。三是加强中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深广度。根据2022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报告公布的数据,中国图书海外图书馆收藏总品种数连续5年持续下跌,其中不乏疫情的影响。当前,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出版人要注重加强向世界讲好中国学术故事,传播中国学术声音。

  “媒体深度融合”首入报告 未来大有可为

  近年来,“媒体融合”是出版业的代表、委员们持续关注的话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与此前“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表述相比,多了“深度”。

  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李学梅表示,作为新闻出版界的委员觉得很受鼓舞。在过去的5年里,媒体深度融合确实取得了喜人成绩。她说:“这几天小组讨论时,有不少委员谈到,过去的5年,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无论是在脱贫攻坚、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重要节点的报道中,还是在疫情防控这种历时长、牵涉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事件中,主流媒体都抓住了机遇,努力把正能量化为大流量,传播效果非常好。同时主流媒体自身也不断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同时她也谈到,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确实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新困惑、新挑战,比如如何持续扩大传播力和影响力,特别是在一些高关注度的突发事件中如何更好地引导舆论,国际传播如何解决“有理说不出”的问题,面对不断涌现的新技术如何克服短板跟上脚步等等。“因此,新闻出版界别的委员还是大有可为的,很希望在未来5年跟着各位委员聚焦一些行业的热点痛点难点,深入调研和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智库”写入报告 推进出版智库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和档案等事业,加强智库建设”。就在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关于实施2023年度出版智库高质量建设计划的通知》。这是国家新闻出版署在2022年后继续组织实施该计划,以持续推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和出版强国建设。

  2015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实施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规划。《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提出要“推进出版高端智库建设,更好发挥出版研究机构、行业协会、高等院校的智库作用,支持有关地方和单位积极开展出版智库建设,加强社会类出版智库规范引导,统筹推进各类出版智库规范发展。”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开启宝藏之门,探路中国典籍之美

下一篇:它作为优秀文学作品的本质被长久地忽略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