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社会热点新闻   作者:佚名   热度:

  由于唐代社会开放,妇女地位高,因此妇人的装扮讲究,发型之繁多前所未见,面妆之新奇闻所未闻。唐代妇女的发型主要分为髻、鬟、鬓三大类。以髻为例,当时广为流行的就有乐游髻、归顺髻、百合髻、愁来髻、盘桓髻、惊鹄髻、长乐髻、高髻、义髻、椎髻、囚髻等近30种,除了汉代就有的坠马髻,还有从回鹘妇女常梳发式发展而来的回鹘髻;耳际之发和不同发髻关联又产生各种鬓,如蝉鬓、云鬓、雪鬓、轻鬓、圆鬓等。另有在高髻上插小梳的习俗。于眉心处黏贴或描画各种图案的花钿,是唐代女性面妆中最具特色者,多用金箔片、珍珠、鱼腮骨、鱼鳞、茶油花饼、黑光纸、螺钿壳及云母等材料制成。这些在著名的《捣练图》中都多少可见。其他面妆亦各有千秋,有面若桃花比酒晕妆颜色略淡的桃花妆,淡雅施朱、以粉罩之的飞霞妆,以浓重的胭脂施于两颊呈现酒晕之态的酒晕妆、清淡雅致的檀妆等。由杨贵妃所施行的啼妆,原为汉朝大将军梁冀的妇人所创,唐代啼妆先以白粉敷面,再将油膏涂抹于眼下,闪闪泛光的油膏犹如泪痕斑驳,呈现哭泣状,令人顿生怜悯。可见,唐代开放包容的世风下,服饰体系也是标新立异的。

  宋代服饰讲求修长适体,为时人推崇的轻盈女子形象添彩

  唐装的旁征博引之势在宋代出现了明显转折。“窄罗衫子薄罗裙,小腰身,晚妆新”这应是从晚唐五代开启的审美新篇章。宋代服饰讲求修长适体,妇女的日常服饰有大袖衫、褙子、半臂、袄、襦、裙、裤等,内衣主要有抹胸和裹肚。褙子也写作“背子”,是宋代女服的基本款和通用样式。褙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多有加缝领,衣身纤瘦、衣长各异,腋下开衩,袖有宽窄。上至皇后、贵妃、命妇,下至平民、侍从、奴婢,不分尊卑都穿褙子。褙子在领口、袖口、大小衣襟边以及下摆的缘饰勾勒出它的直筒廓形,是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视觉表现形式。与汉代的直线型廓形所代表的庄重不同,在宋代,无论命妇用作礼服的大绣衣衫还是最为普及的窄袖褙子,表现出的都是纤巧和雅致,为宋人推崇的苗条、轻盈的女子形象添彩。从福州南宋黄升墓出土的牡丹纹罗镶花边窄袖褙子中,可见一斑。尽管造型相对简练,宋代的男服和女服都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主要表现在服饰面料所选用的纹样上。女装的缘饰更为考究,多用印金、描金、刺绣和彩绘等工艺表现各类花卉及其组合,牡丹、山茶、梅花、莲荷等是较为常见的纹样题材。宋代时兴“千褶”“百迭”裙等裙装,一般的腰裙均为正常腰线高度,系以腰带佩有绶环。其样式可见中国丝绸博物馆藏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一件腰裙。

  宋代女性妆容以自然清丽为主,不似唐代夸张的浓妆艳抹。这一时期流行用翠钿、珍珠、鱼骨、花饼装饰女性的面庞,多为装饰眉心、两侧太阳穴、嘴角两侧酒窝处。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北宋神宗后坐像的妆容就很典型。文人雅士在宋代获得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头巾是男性服饰体系中变化较多的品类。各种材质的头巾,款式各异、名目繁多,对头巾在明代士子儒生中的流行产生影响。赵孟頫笔下戴着方筒形巾帽的苏东坡,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深入人心的经典文人造像。

  明代服装的基本样式既有对唐宋的因袭,也有对蒙元的借鉴

  明太祖在立国之初,便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恢复汉族礼仪与习俗,制定新的冠服制度,其中包括命妇冠服,涉及各品级命妇的礼服、常服和霞帔。政府将服色、纹饰和配饰作了明确规定,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有着对应的着装规范。上文所提到的男性巾帽,发展到明代品种丰富,有方正的巾子名曰“四方平定巾”和六片材料拼合而成的“六合统一帽”,表现出特殊的政治寓意。明代服装的基本样式既有对唐宋的因袭,也有对蒙元的借鉴。女性日常服饰主要有衫、袄、帔子、褙子、比甲、裙等。明代褙子形制与褙子大致相同。比甲为明代吸收的蒙古族服饰,与褙子形似,对襟无袖,长短与裙相当。孔子博物馆即藏有一件月白色卍字如意云纹纱比甲。男装中有曳撒。从北京南苑苇子坑明墓出土的一件曳撒可见,这是带有裙装特征的袍服,腰部两边靠近侧缝处有集中细褶,与元代质孙衣存在一定的继承关系。

  在明代女性常见穿搭中,保留了上襦下裙的习俗,也有长衣短裙的搭配。女裙式样多,有腰间细缀多褶的细褶裙、以将绣有纹饰的大小规矩条子相连而成的凤尾裙、自身后围向身前的合欢裙等。女裙色彩也很丰富,除了诏令严禁的明黄、鸦青和朱红外,可以选用其他任意色彩。《岐阳世家文物图像册》中身着霞帔的曹国长公主形象让人们看到,宋代的彩绣霞帔作为礼服在明代依然得到广泛使用。明代还出现富有特色的云肩,成为传统女服中集功能性和装饰性于一身的设计。云肩本是服装上装饰肩部的定位纹饰,与帔子和披肩等相关,逐渐发展为独立的单品,也成为嫁衣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明代民间女装水田衣是一种草根艺术作品,用各色零碎锦料拼合缝制成服装,因不同面料交错形如水田而得名。水田衣的艺术效果与拼布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直流行到清代。唐代以后,婴戏纹样开始流行,宋词中的“红衫百子图”在明代找到实物印证,北京明定陵出土的孝靖皇后洒线绣百子图女夹衣就是一例。明清时期的工艺美术作品中也出现大量的百子纹样,充分说明人们对多子多福的美好向往。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表达人民心声 记录美好时代

下一篇:上美影归来,惊艳了中国动画的新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