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冰凉的手术针圆头轻轻压在陈依婷的上眼皮,原本肿肿的单眼皮向下陷出一道折痕。18岁的陈依婷手里拿着镜子,看着镜子里有了明显的“双眼皮”,眼睛也变得更大的自己。医生一边演示一边和陈依婷背后的父母聊着她的面部缺点。

  周一早上八点半,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美容中心大厅里,和陈依婷差不多年纪的女孩们,在家人的陪伴下等待着面诊或手术。护士们核对着电脑上的挂号信息一遍遍地叫号,医生匆匆进入手术室进行术前准备,前台的咨询电话时不时响起。

  暑假,是整形外科最忙碌的时候。据浙江省人民医院公众号介绍,整形外科和皮肤科、内分泌科一样,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学生们在暑期就诊的热门科室。据医美平台更美App发布的《2020医美行业白皮书》显示,医美消费群体趋于年轻化,“95后”占36%,“00后”占19%。

  “00后”们在暑假涌向医美市场,年轻的她们为什么这么热衷医美?手术室外,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采访了这些女孩和她们的父母。

    要整成什么样,女儿没妈妈坚定

  刚刚结束高考的张平平笔直地坐在椅子上,面容清秀、文静。

  “大家都不弄呢,我们也差不多(不弄);大家都弄得很漂亮呢,我们也得弄一下。”李菲和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石杭燕解释带女儿张平平来整形的原因。

  四十多岁的李菲烫着卷发,面容姣好,修剪过的细眉下是深深的双眼皮。双眼皮是她二十岁出头时,和工厂女同事一起去小诊所做的,花了一千多块。那时李菲如果睡眠不好,右眼就会变成双眼皮,这让她觉得不太完美。做了双眼皮之后,“自己照镜子都开心。”李菲说。

  李菲对女儿的容貌则更加挑剔:“鼻子稍微塌了一点,眼睛要不要开个眼角?医生您看看,这个法令纹是怎么回事?”

  石杭燕则询问张平平:“你自己想做什么?”石杭燕给张平平看她用手机拍摄的鼻部侧面图,用红笔划出手术后的轮廓线,介绍用耳软骨和硅胶填充进行隆鼻的不同方案。张平平捏了捏自己的鼻翼,这是石杭燕说需要做切口的地方,语气有点紧张,“那我的鼻翼要不要缩一点?”

  在面诊之前,张平平已经在网上刷了很多整容案例。她询问医生耳软骨和硅胶材料有没有保质期,会不会像网上说的需要经常修复,硅胶会不会透光,等等——她并不像母亲年轻时那么坚定。

  张平平坦言,过来整形是妈妈的意见,但她隐约觉得,“现在大环境都是这样,身边(整形的)朋友也挺多的,找工作也很看重脸。”

    医美之后的好处,爸爸想得更远

  董志芳等在手术室外,她一手拿着肉松面包和牛奶,一手扶着行李箱——她刚刚结束单位的培训,赶过来陪女儿陆敏手术。丈夫陆志伟则在走廊上焦急地踱步。

  手术室门打开的瞬间,夫妻俩立刻站了起来。20岁的陆敏面孔还很稚嫩,眼角有淤青和眼泪,埋线后的眼睛还红肿着,但不再是和爸爸相似的单眼皮、小眼睛。其他等待的家长,开始夸小姑娘漂亮又坚强,陆志伟笑着道谢。

  “打麻醉针的时候很疼,现在还好。”陆敏从护士手里接过冰袋敷在眼睛上。董志芳说,女儿小时候总是扒拉着她的眼皮问,妈妈你的眼睛怎么那么好看,“好看有什么用,还是要戴眼镜,健康最重要了。”她总是这样回答女儿。

  陆敏的变化是从大学开始的。短视频和各种社交平台,到处是一个大眼睛占主流的审美世界。找个麦片做早餐,推文的结尾也总会附上博主的一张自拍——依然是大眼睛、高高的鼻梁。

  董志芳一开始并不同意,她劝女儿,万一哪天单眼皮流行了呢?“再过两年就要毕业找工作了,大家都那么‘卷’。”陆敏急了。

  坐了四个小时车来到杭州的外地姑娘陈依婷和陆敏有相同的感受,她从不在素颜时自拍。

  从事美术教育的父亲陈谈秋,从小给女儿化妆。他了解女儿的脸:“她的眼睛很小,有时候画眼线,一睁眼就没了。”

  这也曾让陈依婷受到伤害。初中时,因为眼睛小,有同班同学把陈依婷的照片P成表情包,发在班级QQ群里。开朗乐观的女儿第一次在家里大哭。从那时起,在陈依婷高考结束后整形,成了这个家庭的共识。

  陈依婷点开某网红的视频,告诉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这是当下最流行的整容模板——一个小时后,她就要进行全切双眼皮和下巴填充手术。医生展示了术后效果,但陈依婷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做成什么样子。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义务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下一篇:劳动者身背“服务期”,提前离职都要赔付违约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