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看着苏翊鸣像回旋镖一样“飞”出跳台,陈瑞清的心提到嗓子眼儿。“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的选手们做着超高难度的动作,一些选手在挑战中失误摔倒,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当屏幕中的苏翊鸣又像陀螺般完成帅气流畅的旋转、稳稳落在雪面,把心放回肚子的陈瑞清又开玩笑地感叹“世界的参差”:“选手在雪地、冰面上收放自如,做出这么复杂的动作,而我滑雪的场面还是‘人类早期征服四肢的珍贵画面’。”

  北京冬奥会开幕那天,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铭遥在朋友圈激情写下“小作文”。国际奥委会委员、速度滑冰冬奥会冠军张虹是哈工大体育部教师,她是开幕式上的6位护旗手之一。哈工大体育部主任陶永纯在开幕式上作为冬奥会裁判员代表宣誓。“为工大点赞,为工大骄傲!”距离北京冬奥会举办还有两年时,高铭遥加入了学校冰球队。2021年年底,他和队友一起征战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冰球锦标赛,并顺利打入了决赛。因此除了关注北京冬奥会上的母校人,他也常常一边观看冰球比赛,一边和队友讨论技术和战术。

  北京冬奥会在国内外引发热潮,无论是赛事本身还是赛场周边,都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火热讨论。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152所高校的1475名大学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优秀运动员的精彩表现(84.81%)、各项精彩赛事(72.88%)、冬奥吉祥物冰墩墩大火(70.85%)、服务冬奥会的志愿者(56.00%)、各国运动员对北京冬奥会办赛水平和冬奥村的评价(51.32%)等,均受到受访者的关注。

  近九成冬季运动“小白”期待上冰雪

  农历大年初五,午饭还没来得及吃,洪舒云的叔叔就带着她和两个弟弟,开了40分钟车前往滑雪场,这是20岁的洪舒云第一次滑雪。洪舒云是山西大同大学的学生,对于平日里并不喜欢运动的她来说,如果不是2022年冬奥会开到了“家门口”,她可能不会走进滑雪场,更不会对看似“遥远”的冰雪运动产生兴趣。

  初次滑雪,洪舒云在滑雪场待了4个多小时,但刨去教练讲解的时间,真正滑雪的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等到行程结束,脱掉滑雪板、滑雪鞋的那一瞬间,洪舒云觉得脚像灌了铅似的,抬都抬不起来。但这并不影响她开始憧憬下一次的滑雪之旅。

  而像洪舒云这样,透过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画面,已有尝试意愿的冰雪运动“小白”并不在少数。中青校媒的调查显示,31.80%的受访者亲身参与过冰雪运动。尚未参与过冰雪运动的受访者中,60.34%是由于所在地域气候特征所致的冰雪运动设施较少而未参与,20.87%有参与的想法但还没有合适的时机,还有10.04%的受访者受制于冰雪运动成本较高。在尚未参与过冰雪运动的受访者中,想尝试冰雪运动的高达88.97%。

  北京冬奥会期间冒出的网络金句“短道速滑的尽头是东北”很形象,关于滑冰、滑雪那些事儿,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铭遥有着足够的自信:“东北人可是天生就会滑冰。”来自牡丹江的他小时候第一次上冰就能顺利滑行。冰雪就是东北人的乡愁,高铭遥对冰和雪都有着天然的亲切感。高三那年学习压力大,他趁着假日放松,选择的也是滑雪。“我不仅喜欢滑雪的刺激,还很喜欢在亚布力雪场乘缆车上山的过程——脚下就是林海雪原,和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航拍镜头一样。”

  进入大学校园后,高铭遥发现学校里开展的冰雪运动格外丰富。“一到冬天,哈工大里两个地方人最多,一个是图书馆,另一个就是冰场。”响应“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学校里开设了多种多样的冰雪运动课程和活动,就连打雪仗都进了课程,“这是我们学校的网红课,学名叫‘雪合战’,是有特定规则的打雪仗。”

  调查显示,受访者感知到的我国冰雪运动及氛围变化,最明显的要数冰雪运动的推广力度更大了(75.80%),其次是职业选手在国际赛场上的参与度和成绩提升了(71.12%),另外也有53.69%的受访者感到身边冰雪运动的设施变多、变全了,41.63%的受访者感觉到身边参与冰雪运动的人更多了。

   自信、刻苦、大气成受访大学生冬奥关键词

  在洪舒云结束首次滑雪之旅后的第三天,中国队的00后小将谷爱凌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洪舒云也成功地被青蛙公主“俘获”,进而开始了对冬奥会赛事的全面关注。在同为00后的谷爱凌、苏翊鸣身上,洪舒云感受到了他们的“个性”和“想法”。谷爱凌在赛场一边等成绩一边吃着韭菜盒子的画面,让洪舒云发自内心地佩服她的淡定。在她看来,除了天赋、实力、努力之外,强大的内心、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都是重要的夺冠因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教育部: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

下一篇:“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