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教育新闻动态   作者:佚名   热度:

  身为小说创作者,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文学院院长、吉林省小说委员会主任王怀宇认为,是否以自觉的生态意识反映人与自然关系,传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衡量生态文学作品的关键。

  王怀宇表示,他从小生活在自然生态恶劣的吉林西部,那里干旱少雨风沙大,俗称“八百里瀚海”,因此对生态环境极其敏感,也对书写生态环境、书写家乡有了一份使命责任。

  近几年,王怀宇出版的长篇小说家乡三部曲(《血色草原》《风吹稻浪》《芬芳大地》)都与吉林西部草原和河湖的生态环境密切关联。尤其是《血色草原》一书,30万字写作12稿,深刻体现他对西部草原的所有情感。

  伴随着生存意识与生命意识的觉醒,生态文学在我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态散文在吉林也取出现了葳蕤可喜的态势。

  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散文委员会主任赵培光对散文体裁情有独钟,更十分珍视吉林省散文创作队伍。近年来,他一直致力于《问脉山水——吉林省生态文学散文选》编撰出版工作。在此过程中,他把自己对生态散文的理解都融入其中,精选一批反映时代内涵、代表吉林省生态散文创作水平的佳作。该书将于今年内与读者见面。

  随着生态文明意识的深入人心,赵培光对未来充满了无限向往。他期待,“生态之上,立散文新功”,更多散文创作者用手中的笔,问脉吉林,问脉生态,问脉吉林生态,问脉生态吉林。“风吹一片叶子,遂有一片回响。一片一片叶子,一片一片回响。”赵培光说。

  认清生态文学的真正意义,构建自主意识,从中积极彰显自身的独特价值,是生态文学创作的题中应有之意。吉林省青少年作家协会主任、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于德北表示:“新时代生态文学繁荣发展离不开作家的主观自省和积极参与”。

  于德北认为,生态文学一定不是对自然的单纯描写和单调赞美,也不是对环境一味地哀叹、指责。“生态文学作家应具有全球视野,崇尚科学精神,完善生态知识,创作中去模式化、概念化,如是,才能和世界各国作家共同抵近生态文学的价值核心。作为中国作家,才能在新时代的大好形势下,积极传播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倾力赞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于德北说。

  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负责人表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火热实践和生动现实给广大作家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不竭的创作灵感。新时代的生态文学创作大有可为,期待广大作家朋友们关心、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美的眼光、美的标准写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生态文学精品力作。

  生态环境部门愿意为广大作家朋友提供了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平台,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生态文学一定能在世界文学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文学力量。(王琳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童年记忆里的小人书如今什么样

下一篇: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