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诗词歌赋 作者:佚名 热度:
近日,电视剧《狂飙》热度不减,人们对剧情、演员展开各种讨论。我没有追剧,但“狂飙”这个词本身让我这个语文老师犯了职业病,产生了想深入探究一下的兴趣。于是,我做了一点儿关于字源词源的研究。
狂犬、狂人与狂狷
“狂”是个形声字,形旁是反犬旁,说明该字可能与狗有关,声旁是“王”字。在《说文》中对该字的解释是:“狂,狾(zhì)犬也。”
“狂”“狾”的偏旁都是反犬旁。从反犬旁的字有很多,常见的有狗、猫、猪、狼、狐、猴、猛、狡、猾、狩、猎等等,大多与动物有关。有的本身就是动物的名称,也有的是描述动物的性情,还有的是描述动物的动作或者人对动物施加的动作等等。
“犬”本身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乃至小篆中,这个字就是一个狗的形象,隶变之后慢慢演化为“犬”这个字形。“犬”可以作为偏旁出现,比如:“伏”,就是一个会意字,表示像狗一样匍匐在地伺机袭击人。作为部首,更常见的是“犬”字的变形——反犬旁,为什么称之为反犬旁呢?因为将“犬”字反写就正好成了“犭”,故称之为反犬旁。
回到“狂”“狾”这两个字,《说文》中对“狾”的解释就是“狂犬也”。可见,这两个字可以互训,意思相近,其本义都是“狗发疯”。
今人提及狂犬,最熟悉的莫过于“狂犬病”,凡是被狗、猫等动物抓伤咬伤等,都要打狂犬疫苗,以免染上狂犬病。
狗能发疯发狂,人自然也能发疯发狂。由狂犬到狂人,实在是一个很自然的联想。大多数人一提及狂人,自然会想到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其实这个“狂人”不是人病了,而是那个吃人的社会病了,本来一个正常的人,在不正常的社会中,却被大多数人当成不正常的疯子。在这篇名作的末尾,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这样写道:“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从中可见先生对国家、对民族、甚至对人类前途那种最深最广的忧愤。
《说文》里的狂犬,鲁迅笔下的狂人,都有“发疯”之意。而孔子眼中的“狂者”,却是“进取”的。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中,也有若干章涉及“狂”字。比如: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路第十三》
如果没机会与秉持中庸之道的人结交,那就要结交具有“狂”“狷”这种品格的人。因为“狂者”肯于进取,积极向上,而“狷者”会有所不为,做人做事有底线。
这样的说法有点类似于明代文学家张岱所说的“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狂”与“狷”正是这样带有深情与真气的品格。学贯中西、才华横溢的一代文化大师钱锺书先生曾这样自我评价:“人谓我狂,不知我之实狷。”
“狂”是很多文人的特征,诗仙李白有诗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又有诗云:“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李白正是因为这种“狂”,这种洒脱不羁的性格,被后世所钦羡与仰慕。
不过,一般社会上的人更愿意用“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来告诫别人,警醒自己,觉得一个人如果太张狂太自大不是一件好事,正所谓过犹不及。
从狗发狂到人发狂,再扩展引申开来,就到了自然物象的“狂”了。
比如,“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后世更熟悉的用法“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就是由这句发展而来。
又比如,“十日狂风不偶然,未教桃李斗婵娟。关西将士曾如此,直入齐宫斩小怜。”(晁说之《狂风》)。狂风本是自然现象,但诗人晁说之这首七绝却把狂风摧花和人的行为联系起来,颇有趣味。
扶摇风起 人生若飙尘
说完了“狂”,再说说“飙”。“飙”也是一个形声字,形旁是风,说明与风有关,声旁是“猋”(biāo)。“飙”在《说文》中的解释是:“飙,扶摇风也。”《庄子·逍遥游》中有名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这个所谓“扶摇风”就是“旋风”,就是“暴风”,就是“狂风”。
需要进一步了解的一个字是“猋”,三个“犬”合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个会意字,由三个相同的独体字构成,就是犬飞速奔跑的样子。汉字中有很多这样的字,如“鑫、淼、焱、垚”等,字义均与构成这个字的独体字的意思密切相关。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钱锺书先生怎样选诗读诗?
下一篇:《诗经》中“兔”的文学书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