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中国民间故事   作者:佚名   热度:

  这是明神宗万历年间的一个春日,在常山郊外的一座山亭里,正进行着一场奇特的考试。主考官是两位慈眉善目的老伯,应考的则是两位年轻公子,一位叫徐苕郎、一位叫刘汉老。这次考试不为功名前途,却是为了争娶一位美女。
  是哪家的姑娘能有这般殊荣呢?那便是主官之———沈必贵的女儿王润贞。既然是沈家的女,为何又姓王呢?这里面就有些小曲折了。王润贞的母亲是有“常山美人”之称的童婉秀,嫁人了书香门第的王家,本是夫妻恩爱和乐,谁知天降横祸,在女儿王润贞两岁时,夫婿便抱病而死,留下孤儿寡母,无所依靠,只好改嫁到沈家做了填房。
  后夫沈必贵是个厚道的商人,家境富庶,前妻早逝,膝下无子。续娶童氏后,童氏也未生育,家中便只有一个童氏带来的孩子王润贞,沈必贵把她看成是亲生女儿一样,呵护备至。母亲是大美人,女儿长成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十四岁刚过,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光鲜照人。后父关心女儿,自幼就请高师为王润贞授教,四书五经,诗词音律,般般通晓。
  闺有好女千家求,待到王润贞年过及笄,上门提亲的媒人踏破了沈家的门坎。沈必贵与童氏千斟万酌,最后筛选出两个女婿候选人,一个是徐苕郎、一个是刘汉老。这两个年轻人可以说是半斤八两各有长短:不说两人都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且又都与王润贞同岁。徐苕郎家境清贫,但才名较盛;刘汉老家有万贯,人也算风流倜傥。掂来掂去,二老不知定哪个为好,征求王润贞的意见,润贞羞答答地说了一句:“还是以才气定度。”后父沈必贵忽然计上心头,于是便设计出这么一场择婿的考试。
  正值阳春三月,花开似锦,沈必贵特意在郊外一处山环水绕的清静之地设下酒宴。为了慎重起见,还专门请了族中一位见多识广、德高望重的老人沈耕云做参谋。徐、刘两位公子接到请帖时,都只以为是沈家已相中了自己,特设宴欢叙亲情,心中暗暗欣喜。待来到山亭中,却发现彼此还有一个情敌在场,很快就明白了这次酒宴的用意所在,不免有些紧张起来。
  先是目测,沈耕云打量着两个年轻人:徐公子布衣布巾,朴实无华,神情谦和,略带几分腼腆;刘公子锦衣华冠,气宇轩昂,一看就是见过世面的人。这乍一看,两人难分高低。
  下一步就是笔试了,沈耕云沉吟片刻,便说出了四个诗题。这四个题目很有趣,乃是当地水云寺中挂着的四幅条画的名称,分别是:“惜花春起早”、“爱日夜眠迟”、“掬水日在手”、“弄花香满衣”,恰好与当前的时节相合。亭中石桌上,沈家家人早已摆好纸笔墨砚,两位公子分别人坐。
  剩下两位老人,不想去打扰年轻人寻诗觅句,就悄悄地举杯对饮。刚刚三杯酒下肚,徐公子便轻轻走过来,恭恭敬敬地交上了诗稿,诗是这样写的。
  
  惜花春起早
  胭脂晓破红桃萼,露重荼蘼香雪落;
  媚紫浓遮刺绣窗,娇红斜映秋千索。
  辘轳惊梦起身来,梳云未暇临妆台;
  笑呼侍女秉明烛,先照海裳开未开。
  爱月夜眠迟
  香肩半亸金钗卸,寂寞重门锁深夜;
  素魄初离碧海需,清光已透朱帘罅。
  徘徊不语依栏干,参横斗落风露寒;
  娇娃低语唤归寝,犹过蔷薇架后看。
  掬水月在手
  银塘水满蟾光吐,嫦娥夜入冯夷府;
  荡漾明月若可扪,分明兔颖如堪数。
  美人自挹濯春葱,忽讶水轮在掌中;
  女伴临流笑相语,指尖擎出广寒宫。
  弄花香满衣
  铃声响处东风急,红紫丛边久凝立;
  素手攀条恐刺伤,金莲怯步嫌苔湿。
  幽芳撷罢掩兰堂,馥郁馨香满绣房;
  蜂蝶纷纷入窗户,飞来飞去绕罗裳。
  
  沈耕云细细品读过徐苕郎的诗,不禁频频点头,口中赞道:“诗意清雅,才思敏捷!”
  再看那一边的刘公子,面前桌上几张白纸,每张纸上仅写了一个题目,在砚中不断地拍着笔,迟迟却提不起来。虽然赏花观月的雅事他也见得多了,可要写成诗句,却不知从何下手。他见徐公子早已交了卷,沈家两位老人也不断地赞赏,心中更加着急,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只好走到老人眼前,推说身体不适,涨红着脸,先行告辞了。
  不用说,这场择婿考试的胜利者是徐苕郎了。两厢情愿,徐家与沈家择吉日为儿女订了婚,说定等徐苕郎秋天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再为他们完婚,那可是双喜同贺了。
  东床女婿半个儿子。沈家条件较好,于是就把徐苕郎接到家中,在后院中给他整理了一个宽敞清静的屋子作书房,好让他安心读书。一次,母亲童氏偶染风寒,王润贞守在床前,侍候汤药。徐苕郎闻讯前来探病,与未婚妻不期而遇。这一对未婚小夫妻,虽然订过婚,又同处一家之中,但为“男女授受不亲”之训所束,却是从未谋过面。徐苕郎猛然看见娇若春花的未婚妻,不由得心儿乱跳,狂喜不已,只觉心中藏着干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惊慌之中,匆匆找出袖中的一幅红笺,塞给了王润贞。虽然只是一帧空无一字的纸笺,仍惹得情窦初开的王润贞激动莫名,似乎那笺上浸满了徐郎难言的深情,她端视良久,忍不住在红笺上题下了一首诗:
  
  茜色霞笺照面匀,王郎何事太多情;
  风流不是无佳句,两字相思写不成。
  
  诗笺由王润贞的贴身小婢送到了后院徐公子的书房中;徐苕郎见诗笺如获至宝,当即就提笔写诗作答。小婢顺手又带回了王润贞的闺房。这一送一带就不可收拾,以后这小婢就成了他们两人的信使,三天两头传递诗笺。一对有情人虽然不能见面,两颗心却被往返的诗笺紧紧联在一起。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吴清浣芳心暗许邻舟郎

下一篇:闻蜚娥移花接木皆有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