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中国民间故事网
掷锡杖苦拓道场
唐高宗上元六年( 674 ),智威大师举行仪式,亲自拜别祖庭后,即在国清寺门口手执锡杖 12 ,发愿说:“今掷锡杖,杖止之处,建坛弘法。”于是凌空一掷,只见锡杖飞速而去,一直飞到了相距国清寺五百里地的括苍山普通岭。智威大师随杖而至,但见此处悬崖百丈,青山削翠,苍松倒挂,飞瀑如练,果是佳处 。只可惜方圆过小,难容广众,不利发展。思虑再三,遂凌空再掷锡杖,这锡杖又飞了几十里地,最后落在了轩辕炼丹山 13 的南坡山脚一座别墅的天井之中。智威一看,这轩辕炼丹山的山势虽然不高,却属于括苍山苍岭的逶迤余脉,起伏似有藏龙伏还虎。山上有苍郁的虬髯美松,有古怪的鹿角古樟;山下有翠青的凤尾修行,有软柔的龙须嫩草。山前良田千顷,村舍错落,特别是山边有一柱由三重大石块高高地自然叠起、酷似一尊冲天宝鼎,雅士名之“轩辕炼丹釜”,村人呼为“仙叠岩”,蔚为大观。大师认为这里真正是一处设坛传道的好地方,于是智威拄着锡杖前去扣门。别墅主人正为一支锡杖落入天井而发愣,忽听门外有人扣门,开门一看,见是一位老僧,慌忙以礼迎入,献座奉茶,问其来意,智威大师徐徐言明。再说这一别墅属陶公所有,这陶公名雷,字仲震,娶妻朱氏,夫妻恩爱,家中殷实,只是结婚多年,未曾孕育。这朱氏本来就是一位佛教信徒,听说智威大师欲求他们舍别墅开创寺基,心中大喜。于是与陶公商量说:“我们家里丰足有余,享之不尽,缺的是传宗接代的儿子。我们要积许多家产资财又是为了什么呢?现在如果捐此别墅为寺基,成就了一件善事,我们也不会因此缺衣少食。特别是如果因此积善或得后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在贤惠的朱氏苦心促成下,陶公也愉快地应允了智威的请求,同时还将轩辕炼丹山及别墅前的田地相赠。智威大师接受陶公相赠后,为了表达佛教天台宗以《妙法莲华经》为宗旨的尊意,就把“轩辕炼丹山”改名为“法华山”,把陶公别墅命名为“法华寺”。大师还亲自在别墅的周围剪棘割茅,修建禅座。并日抄藏典,夜坐禅床,为开坛弘法进行精心准备。
不久,智威大师在法华寺正式开始设坛,倾心弘法。佛徒学子久仰智威大名,纷至沓来,云集法华,一时习禅者达三百人,听讲者逾七百众。如此庞大的佛徒队伍聚集法华山,免不了吃喝两字成为首先要解决的大问题。于是,智威大师在寺侧亲浚一口三尺深的石井,奇怪的是这第么一个小井每日足足可以供给千众食用,而且冬夏不竭;又亲手在后山掘挖米仓油坑,仓常自满,油常自来,众徒安享。智威大师每当登座弘法,法座四周的屋顶上、房檐下和庭院中的古樟苍松上,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鸟雀从四面八方飞来栖息,静静听经。更奇的是天上有紫云复顶,状如宝盖,非常庄严,故时人等敬称之为“法华尊者”。智威大师在法华寺坐禅弘法的同时,还在与法华寺相距八十余里的仙居县上阪 14 建起弘法道场。大师步履如飞,每日步行一百六十多里,往来于法华山和上阪两个道场弘法,斋粥法会都不会迟到,僧众居士都说智威大师有神足通。
知威大师设坛弘法以来,法华寺不但学佛弟子接踵而来,而且香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香火非常旺盛。于是,寺院不断进行扩建,殿宇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智威大师的高深道行加上法华寺的规模和盛况,使法华寺一度成为声誉很高的佛教天台宗弘法道场。
5/7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 李冰杀江神
下一篇: 胡诞地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