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传德       来源于:家长学院

素质教育推进中一个不可再忽视的问题

作者:徐传德(南京市教育局局长)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力倡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完善招生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基础教育的理念、形态、育人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南京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也创造和积累了许多鲜活的经验,其中南师大附中的“分层次教学”、金陵中学的“创造教育”、琅琊路小学的“愉快教育”、北京东路小学的“情智教育”等,都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

  但是, 20多年的素质教育实践也遇到一些困难和矛盾,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带来的过重心理负担始终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孩子学得太累,作业太多,压力太大。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既有考试升学、就业竞争激烈的原因,也有中国传统文化“唯有读书高”观念的影响。如何走出一条“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之路,既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他们普遍遭遇的困惑。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地方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在“减负”方面,往往重“量”,轻“质”,做了许多减少作业、减少考试、减轻书包重量、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的努力,而对“减负”的实质要求研究不够;在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往往重“教”轻“学”,做了许多改善教师“教法”的努力,而对学生的“学法”研究不够;在指导学生学习方面,往往重“课”轻“人”,做了许多改革课程体系、改进学科内容、改良学习策略的努力,而对学习者本身的心理状态、所处环境、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研究不够。

  当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而“减负”措施却屡屡成效不显著的时候,我们的困惑逐渐增多:智力水平大致相当的学生,在大致相同的教学环境、面对同样的学习内容,为什么会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面对同样的课业负担,为什么有的学生兴趣盎然、轻松愉快,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兴味索然、苦不堪言?为什么部分学生在小学、初中学习成绩优异而在高中成绩下滑严重,另一部分学生则有与之相反?先前学习成绩不好,后来大幅度提高。其中原因何在,规律何在?为此,我们逐渐把探究的目光投向一个长期被忽视而恰恰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如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持续有效进行学习。我们在教师的教法,我们做了许多事情,而在学生学习力的研究,我们做得不够。

  什么是“学习力”?我把它理解为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毅力等三个方面的总和。所谓学习动力,就是要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一般来说,学习者的学习总是有着一定的目的、兴趣和需要的,目的越明确、兴趣越浓厚、需要越强烈,动力也就越强劲。只有当学习成为学生自觉的、内在的需要,让他真正点燃自身的“发动机”,他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主动积极地学习。所谓学习能力,就是要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它包括学习者对已有知识的继承和掌握能力、发现新知和创造新知的能力以及对于这些知识的转化能力等。只有当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技能,学习的各种能力才能被逐步培养起来。所谓学习毅力,就是要解决“持续学习”的问题。它是学习者学习精神、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反映。只有当学生具备必须的恒心、耐心、意志力、坚持力时,才能保持学习行为的持久性。

  一个人的学习力包含的因素很多,但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毅力应该是其中三个最为基本、最为核心的要素。而能够对这三个要素产生作用和影响的,不仅有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方法技巧等,还有学习者的成熟程度、遗传基因、思维品质、成长环境、健康状况、心理特征甚至饮食营养水平等等。怎么样跳出教育看教育,这是很重要的。营养的状况也是重要的。

  学习力与学生成长过程相随,不仅决定着学业成绩的好坏,而且决定性的影响他未来人生的创造力和竞争力。学习力不强将来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也就不容易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关注学习力、研究学习力、提升学习力。如此,才可能逐步消解学业负担与教学质量的对立矛盾,使教学效能、教育质量的提升得到有效保障,使学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

  有鉴于此,南京市教育局从去年下半年着手研究和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并在今年年初举办了首期学习力提升冬令营。我们的基本设想是:

  1.开展一项长线研究。 今年寒假期间,我们分别选择初中一年级的 15名学优生、15名学困生进行小样本的基础调研,并尝试对学困生进行积极的干预,帮助他们改善学习状况。这个样本是30人,将来要扩大成为100个样本,建立各种数据。我们请了许多各方面分专家,不断采集各种数据。这种收集是科学的有规律的,是每一个收集都是有计划的。看看有什么变化,有无效果。我们必须打开校门进行研究,我们的教师也要跨出校门进行研究。下一步,我们将把样本学生扩大到100名(50名学优生、50名学困生),并对样本学生学习力的发展状况进行20—30年的跟踪观察和研究,力图对其中的一些规律有所探究和揭示。

  2.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科研团队。 学习力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学习尤其不能局限于学校课堂学习来开展,需要从教育学、家庭社会学、医学、遗传学、脑科学、心理学、行为学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观察和实验。为此,我们将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招募有兴趣、有能力的专家、学者、教师组成一个具有多种专业背景的科研团队,共同研究学习力问题。这个团队要从基础数据、资料的积累开始,逐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这个团队既是封闭的——其中的核心研究力量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又是开放的,通过创办学习力专业期刊、专题网站以及沙龙、论坛等多种途径,逐步建构一个宽阔而开放的平台,吸纳多种研究力量参与研究。

  3.构建一个触角广延的信息采集网络。 学习力的研究,不能变成少数专家的“象牙塔”,需要专业研究机构的力量,也需要基层学校特别是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学习力的研究,离不开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因此,我们要把这项研究与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教师既是样本学生学习力状况的信息采集者,同时也是学习力研究的参与者,从而使学习力研究更贴近学生、更贴近实际。

  4.建立一套长效机制。 学习力的研究周期跨度较长,需要政府扶持帮助、行政协调整合。为此,我们要建立必要的运行保障机制,在研究与推进的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经费扶持,使这项研究的长期运作在政策、人力、资金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准备专门拿出一批专项经费,保障这项研究,必要的和合理的经费支持原则。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 1986年提出了教育培养学生的四大目标,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让学生通过何种途径学会学习、持续学习、有效学习,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课题。我们的 学习力研究刚刚起步。全球化为我们提供了“天时”,互联网为我们创造了“地利”,我们正在寻求“人和”,期待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关注学习力问题,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共同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力,为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做出努力。




上一篇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下一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彭州九尺中学)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